权威不代表正确

孩子你可以坚信自己

前几天看到一条令人悲痛的新闻。

安徽一个13岁的女孩在学校月考中考了639分,全班第一,其中道法课考了满分100。

但是这个好成绩却没有受到老师的承认。

班主任多次找到女孩谈话,还给女孩家人打电话问“你家孩子这次考试有点异常,是不是搞卷子了,作弊了?” 质疑女孩能考满分是提前买试卷知道了答案。

家长问了孩子,女孩说 “没有,考好了也有错吗?”

但是老师还是不相信,要求女孩补考道法课,然后安排了补考,女孩也参加了。

然而,补考第二天,也就是新年第一天,女孩被发现在池塘中溺亡。

经警方确定:排除他杀。

后续警察和同学在她家搜索发现了她的遗书,遗书内容同学只看到了3句话,其中一句话是:“我走了你就不会骂我了吧”。

女孩走了,没人骂了。但是补考成绩出来:98分,只错了两道小题。

孰是孰非,现在还没有真正的结论。

但是,不少家长疑惑,为什么区区老师的怀疑,就可以“杀”死一个孩子?

古代有一句俗语:“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如孩子受到权威的质疑,我没做但是我无法让人相信我没做。

这是孩子最绝望的地方。

对于孩子,父母和老师的权威就像他们的世界,当自己的优秀到权威的质疑和否定,孩子的世界就会崩塌。

而作为家长,我们从小就告诉孩子“要听爸妈话,要听老师话”, 但是我们却忘了告诉孩子,权威不一定是对的,面对权威,不必害怕。同时,在面对权威质疑或误解时,要勇于为自己辩护,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1

权威不代表正确

孩子你可以坚信自己

想到一年多前的“10岁女孩缪可馨跳楼事件”。

2019年6月4号,10岁的缪可馨开心去上学,但是却在两节作文课后跳楼身亡。

在家人面前,缪可馨是一个活泼可爱、成绩优秀的小女孩。

出事的那一天,她还穿着新的裙子。

在课堂上认认真真地写好了一篇作文,文字有趣思想独特。

《三打白骨精》的读后感(某片段)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的样子、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在如今的社会里,有人表面看着善良,可是心却是阴暗的。他们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卑鄙手段和阴谋诡计,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文中的孙悟空除恶务尽,本领高强,身手不凡,他对师傅忠心耿耿却常常被冤枉。唐僧他为人善良、斯文、迂腐、轻动,但缺乏统治者狡诈的一面,有时候就特别不明事理。

怎么样,这篇文章是不是很有趣呢!心动不如行动赶紧看起来吧!说不定你还能体会到更多的道理呢!

但就是这样一篇有独特思想的优秀作文,被老师批改得体无完肤,还要求“传递正能量!”

一句赞赏肯定的话语也没有。

10岁的女孩也就是在这个作文课后,选择了跳楼自杀。

2019年6月17日,事件调查发现: 袁老师存在私办辅导班、体罚学生、收红包等违纪行为。

而缪可馨死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没有参与袁老师的补习班,老师对她进行精神折磨。

因为没有报班,所以她的作文怎么写在老师那里都是不对,都是有错误的。

语文成绩全班第一优秀生也变成了作文横竖都写不好的问题学生。

俞敏洪老师看了这个事件,看到缪可馨的作文都称赞说:“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有着独立思想的文字。”

但是被金钱蒙蔽了眼睛的袁老师不会说真话,她有着老师的权威,却没有教师的师德。

当孩子只相信权威,孩子也会忘了这不是TA需要去屈服的权威。

当一个孩子在权威下放弃自我,很多时候,是父母给孩子灌输的权威的力量太大了。

比如说,一上学就告诉孩子“老师讲的都是对的。”

孩子做错事、做错选择就告诉孩子“你看,爸爸妈妈说的都是对的。”

孩子反驳长辈立即批评孩子“长辈们走得路比你多,长辈都是对的。”

当孩子被灌输了老师和长辈的绝对权威不可挑战,那么TA在被权威误解和质疑时,就不会相信自己有权利也会有能力去勇敢面对权威,替自己辩解或争取自己的权利。

2

在权威和事实面前

要尊重事实

2017年,新闻报道过一位“中国最牛小学生”。

这个学生因为之前玩滑梯头部擦伤,头发剃光了,变成了光头。没想到,回去上学之后,同学们纷纷嘲笑他,喊他“光头强啊光头强”。

孩子对于外号愤愤不平,认为这是自己的尊严问题,冲动地把嘲笑自己的同学全打了一顿。

老师和校长得知他的行为,批评了他的不对,并让孩子在操场边上罚站,老师批评说“被同学嘲笑了,可以找老师解决,老师会维护你,批评他们错误的行为。但是打人是不对的......”

大概大家都会认同老师的说法,我们小时候和同学发生矛盾也会找老师解,而不是私下暴力解决。而且即使觉得老师说的不满,也会默默不吭声,忍忍就过去。

但是这个孩子却不,即使权威的老师和校长说自己不对,即使要罚站,他也要据理力争。

他声情并茂和老师倾诉事情的经过,并且告诉老师 “老师简单批评不能改变结果,这是尊严问题,尊严,我要尊严……我宁愿被打得很惨,我都要尊严!”

还告诉老师“如果我是律师,老师一定会输,我的理由是站得住脚的。”

对于老师说的“找老师解决”,孩子说 “要在这个学校有社交,你什么都靠老师的话,出去社会怎样办?”

面对权威,孩子不胆怯不退让的坚决态度让人敬佩。

而且老师说的“批评嘲笑的学生”、“找老师解决”,在这个认为事件很严重的孩子心里,处理方法的确不完美。按照老师的处理,更大的可能是外号继续悄悄在校园传播……

权威不一定是真理,老师也是普通人,其思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也有犯错的可能。

当然孩子的解决方法也不全对,但是当对权威的观点或者说法存在疑问时,勇于提问,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这是很棒的行为。

一位犹太人说过:孩子反抗权威。孩子会创造规则。孩子喜欢由自己做主决定完成各种各样的事情的方式。

而这样的孩子更有作为,更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探索到成功的钥匙。

TA也会更加勇于直面权威的质疑和挑战,坚定地相信自己,保护自己不受权威的伤害。

3

如何让孩子不畏权威?

  •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盲从权威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而独立思考可以帮助孩子面对权威的误判不盲从。

要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作为父母就要学会放手,提供一些机会给孩子自己去思考,提供一些机会给孩子自己去感觉。

著名学者杨绛先生十六岁的时候,曾被要求去游行,但是因为自己瘦小,又经常听到有女学生被欺负有点害怕,于是她请求父亲跟校方说她不想去。

但是,父杨荫杭立刻拒绝了,他说: “去不去由你,不用学校叫你去你就去。但是你要想清楚为什么不去?也要自己去和学校说。”

最终,杨绛还是担心安全,主动与校方提出不愿去游行。也成功没有参与游行。

自己的事情自己思考并做决定,父母放手,是孩子最快成长的方式。

而独立思考是父母给孩子最大的财富,他们眼里有光,心中有路,对作出的选择更加勇敢和坚定。

  • 建立一 个公平公正的家 庭氛围

汪曾祺在《多年的父子成兄弟》一文中说到过:

一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相: 父母和孩子应该是公平的,不应该分大小。

《少年说》里有一个高二学生李泽成,因为没有听妈妈的话选择理科,而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文科,和妈妈两个月没有讲过一句话。

李泽成在讲台上对妈妈说说:“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有好好学习,我也有很大的进步,希望妈妈能够理解我的想法,我们可以好好地交流,你能原谅我的任性和尊重我的想法吗?”

妈妈听了孩子的话,立即对孩子道歉说:“妈妈经过两个月的反思,我现在郑重地给你说,妈妈对不起,妈妈错了。”

妈妈后面说: “妈妈支持你,我们全家都支持你。”

不能以父母的身份树立权威,不能以父母的权利给强迫孩子,大概是妈妈和孩子冷静两个月后最好的成果,最大的收获。

让孩子在公平的家庭里看见自己,以后他才能在权威的质疑中里坚信自己。

一个公平的家庭也更加有爱。

  • “权威”有错,协助孩子出面纠正

权威不等于正确,即使它出自官方。

之前有一个8岁的男孩,在读二年级。

快要期末考的时候,发现课本的内容前后矛盾,一般的孩子就是背诵下来就好了,但是他始终觉得不对,勇敢提出了质疑。

他问: “《羿射九日》,前一段刚提到“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提到“他蹚过九十九条大河”,羿是怎么蹚的?”

江里的水被蒸干了,但是羿却是蹚过去的,怎么蹚?

男孩妈妈正视了孩子的问题,联系了人民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经过研究发现,“蹚”字的确不恰当,并称对教材适当修改。

当孩子提出质疑,无论对错,作为家长,都必须和孩子一起去证明。

父母的支持孩子最大的动力,也是孩子自信的来源。

只有敢于对权威提出质疑,才敢不屈服权威。

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勇敢自信,敢于质疑权威,也愿每一个权威都值得尊重和信任。

- END -

喜欢这篇文章,别忘记分享到朋友圈哦!

* 作者简介:青榄家长地带(ID:educool):百万中小学生家长聚集地,专门研发趣味小课,让孩子爱上学习。《跟着青榄,学课本中的成语》音频节目正在热播,每天5分钟,趣讲一个成语故事,帮孩子解读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成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