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的物价数据:

2021年6月份,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1%(上月是1.3%),环比下降0.4%。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0.5%。
2021年6月份, 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8.8%(上月是9.0%),环比上涨0.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3.1%,环比上涨0.8%。

可见PPI见顶了,而CPI则是放缓了!

CPI和PPI是两个最重要的物价指标,前者反映生活用品价格情况,与普通人生活最为密切,你去买菜、理发、买衣服、租房、乘车等价格变化都会反映在CPI里面。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先有生存,才有生活,而是CPI则是衣、食、用、住等基本生活服务成本的反映,可以说CPI是最低保障。央行非常关注CPI这个指标,CPI的涨跌往往是能作为加息(降息)、升准(降准)的重要参考依据。当CPI高的时候,央行往往会加息或升值,当CPI低的时候央行往往会降息或降准。

而PPI则是生产价格指数,PPI过低可能说明企业经营活动低迷,经济下行压力大。PPI过高,意味着企业原材料成本上升,利润变薄,对经济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此外,PPI价格持续上涨也会带动CPI上涨,造成整体的物价上升。

近期物价最明显的特征是,PPI快速走高,CPI低位回升。今年5月份,国内PPI同比涨9%,创逾12年新高。PPI的走高主要就是大宗商品贡献的。

今年6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3.1%,其中,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27.7%,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26.8%,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22.8%,化工原料类价格上涨17.1%。

大宗商品上涨的原因:1、全球经济慢慢走出疫情阴影,开始复苏,原材料需求显著上升。2、全球仍处在极度货币宽松之中,“大水”推升了物价。3、国外疫情反复,原材料供给受到制约。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我国带来的影响是:1、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增加,企业经营压力大。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8%,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则同比上涨13.1%原材料更贵,而生产品便宜,企业压力大。

2、大宗商品涨价潮可能引入输入性通胀风险。

对此,近一段时间监管层通过关税调节、约谈、喊话等方式抑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近期更是预期可能加息来抑制涨价。

不过,近期国家却意外降准。

7月9日,央行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9%。

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

降准是投放货币的一种手段,但也分种类,一是全面降准,二是定向降准,三是置换MLF降准。第一种力度最大。

全面降准的来临确实让人意外,但6月份的物价数据出炉后很多事情也解释得通了。

1、经过前期采取的政策举措,大宗商品涨价上涨已经得到明显抑制,PPI同比涨幅出现了见顶的迹象。

2、CPI仍然是低位,而且6月份同比和环比还出现了回落,今年国家对CPI的控制目标是3%,这给降准留出了空间。

6月份的通胀数据以及近期降准的可能来临传递了一个信息:今年下半年国内几乎不可能加息了。这对股市楼市带来利好,但是房地产全面收紧之下,这个利好对楼市影响有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