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或功夫茶,是起源潮汕的一种喝茶方式,那么到底是该叫哪一种呢?又为什么叫这个奇怪的名字呢?

其实,这和潮汕的方言有关。清雍正年间崇安令陆延灿的《续茶经》转引的《随见录》中的话: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原来在潮汕,“工夫”两字有“精细、很好”的意思。另外,《辞源》里说:工夫茶,广东潮州地方品茶的一种风尚,其烹治方法本于唐陆羽《茶经》。器具精致,见清俞蛟《潮嘉风月记》,也作“功夫茶”。

作为潮汕品茶,工夫含有器具精巧、方法精致、选料精细、礼仪周期等意思,还是更合“精致、很好”这一层含义,所以在潮汕,较工夫茶更多一些。而北方人一般理解工夫茶却不是从“精致、很好”这层意思出发,是觉得冲这种茶很费时间,很花工夫,所以认为这是功夫茶的原因。不过确实,潮汕工夫茶是很花时间和工夫的,潮汕人认为精选茶叶茶具和水火之后就是冲工了。如果烹茶没有工夫,那也不能叫做工夫茶。所以,工夫茶之功全在烹茶、冲茶之法。

潮汕喝工夫茶大约是在唐代以后的事,英文的“Tea”也是从汕头、厦门话的“茶”字音译过去的。

潮州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决:小、浅、齐、老。壶的大小、样式很多,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都“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小”体现的是精致,深浅则关系气味,浅才能一次倒清,不留水。除了大小、深浅外,茶壶最讲究的是“三山齐”,这是品评壶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即壶滴嘴、壶口、壶提柄三件都平,鉴别方法是把壶盖去掉,到放在桌子上(最好是很平的玻璃上),就能观察到。“老”主要是看壶里所积成的“茶渣”,这是茶素凝结而成,“茶渣”积得多,不用放茶叶,只要一冲开水,也色味盎然。

潮汕工夫茶对茶杯的选择也有四个字: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起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