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的新期望。在湖南考察调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和传承好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基因,为青年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大学教育是民族灵魂的反映”。以习总书记的新期望为引领,以实际作为更好展现教育报国、筑梦育人的精神风貌,是高校教师最重要的任务。

守牢课程思政阵地,当好信仰与初心的播种人

长期以来,高校专业课教学与思政理论课教学分工明确但协同不够。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守牢课程思政这个阵地,高校教师须做好知识积累、思想积累、生活积累。每位教师都应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挖掘其中的价值信仰,并构建红船精神、延安精神、“半条被子”等红色基因传承的学术支撑。在此基础上,广大教师应自觉思考我们这个时代为什么是伟大的时代、时代的重托是什么、怎样传递好事业的接力棒,进而廓清“两个一百年”中蕴含的机遇与挑战,做到提前识变、科学应变。

每一位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都应激励学生书写精彩人生,让学生明白“芝麻撒在地上是不香的,需要太阳晒一晒、石碾子碾一碾”——这里的“太阳”就是理想信念的火种, “碾子”就是历史文化和红色传统的基因。

更新教学内容,厚实教学的底蕴和底气

我国高校的学业挑战度总体上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教学内容陈旧、肤浅、支离破碎。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让每一门课程有内涵、每一位教师有底蕴,切实增强学生的获得感。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补充现有教学内容、厚实教学底气。为此,高校教师不能将视野局限于纯粹的专业知识,要把对教育活动有着重大影响的理想信念培树、社会现实问题以及关于自然与人生的终极思考纳入教学内容。

湖湘大地为什么代有人才出?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催生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何在?探究这些重大问题既能够拓展教学视野,又能唤起教学背后的文化意识。教师在讲授古今中外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教学案例时,应融汇历史文化资源、生活中的逻辑、自己的体验感受,以实现传统知识的时代性转化,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懂得幸福的源泉在于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个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

以科研反哺教学,在知识探究中激发学生潜能

“凡是需要人们进行理智分析、鉴别、阐述或关注的地方,那里就会有大学。”现代大学应全心全意并毫无保留地增进知识、研究问题和训练学生。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单纯地将现有的或已被别人研究出来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远远不够。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过程并不仅仅意味着接受现有的具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探究未知的知识、参与或体验推进知识的过程。比如民国时期的复旦商科学生自发成立复旦大学商业研究会、经济研究会,“察人情之好尚,考物产之盛衰,稽税则之重轻,访销路之畅滞”:每周五集会一次,报告研究所得,有问题则相互讨论解决;每周六到周边公司或工厂参观考察;寒暑假到工厂商店实习,总结评价经营得失,并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在演讲、讨论、辩论、参观考察中不仅能充实知识体验、提高探究能力,还能丰富教学问题,进而激发学生潜能。

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何更好破解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企业如何通过自主创新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等一系列“新时代之问”,还需要师生共同探究作答并以此推进高校教学改革。

深入推进智慧教学,提升教学有效性

世界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已从单一的管理主义发展到重点关注教学环境营造,其中学生在高校的体验、感受以及教育增值已成为关注焦点。智慧教学于是应运而生,慕课、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被高校广泛应用。然而,由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构建的课堂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活跃和高效,破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入推进智慧教学。

一是深化智慧教学认知。智慧教学的实质是运用现代技术把散碎的校园学习环境“无缝”衔接起来,缩短人际距离、提升人才培养效能。对于教师而言,课堂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型课堂,而是知识建构和分享型课堂。

二是增进新时代教学智慧。有教学智慧的教师通晓如何设计智慧学习空间,能把握好教育时机和教学尺度,对现代技术保持理智和谨慎,让资源和技术围着自己和学生转,并将其视为改善师生关系的“契机”。

三是强化群体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智慧学习空间,单个教师主体难以让学习者获得美好学习体验,需要同侪互助和大规模教学协同,这种协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智慧教学效果。

(作者系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创者所有,仅为交流之目的,不代表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观点或解读。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