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竹林面积达1639万亩,居全国第二位。全省14个市州均有竹林分布,其中竹林面积200万亩以上的有邵阳(252万亩)、益阳(236万亩)两个市。全省竹林面40万亩以上的竹资源重点县有10个,桃江、绥宁、安化、桃源是“中国竹子之乡”,炎陵、耒阳是“中国特色竹子之乡”。

省供销合作总社对口帮扶的绥宁县唐家坊镇小乡村,绿水青山,山泉清洌,是一个隐藏在雪峰山下的小山村。全村约23平方千米,现有耕地面积2007亩,林地面积23779亩,主要为楠竹林,面积近2万亩。这里山高路远竹材难以下山,村民坐拥竹林资源而产出极低,成了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高寒山区村。

2015年4月起,省供销合作总社驻村工作队开始驻村帮扶,六年驻村扶贫下来,工作队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根本遵循,因地制宜,科学引领,围绕竹林资源利用不断拓展延伸,打造了楠竹高效利用完整产业链,走出一条独特的可持续的脱贫致富之路,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效应,先后在绥宁县和全省的扶贫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为绥宁县乃至全省笋竹产业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

1、科学管护,打造高产笋竹林供应基地。首先,紧扣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小乡村的竹林,历来都以产竹材为主,竹笋只是一个副产品。一根成材的竹子,五六十斤重,只能卖十多元,扣除砍竹的工钱就所剩无几了。效益低下导致村民普遍不重视竹林,有的竹林一二十年没人砍伐,竹子直接烂在山上。工作队多方实地考察和查阅资料,根据福建等地的经验,竹材效益远没有竹笋高。如果按照“闽笋”的加工方式,一根十斤的竹笋加工成笋干后可以卖到12-15元,与竹子持平,但笋子下山容易,一年可以长四五茬,而竹子需要三四年才能成材。两相比较,产笋为主可以获得数倍于竹材的经济效益,加上实地考察眼见为实,村民逐渐统一了思想,主动加入到产笋为主的竹林转型中来。其次,修建林道提高生产效率。要提高生产效率,关键是解决交通问题。六年来小乡村累计投入60万元修筑了40公里林道,实现了主要山头通林道,改变了过去肩扛马驮的历史,竹笋得以“搭车”下山,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再次,科学管护,提高笋竹产出。竹子生长太密,竹子长不粗壮,但过渡砍伐又破坏生态,必须科学管护。因此,我们请来专家给村民上课,教他们科学育林。一亩竹山老竹、新竹、壮竹分别留多少,竹子间距留多少,春笋长到什么阶段可以采挖,都进行了培训。同时,为提高竹笋产量,工作队引导村民按照竹林培植技术要求,对低产楠竹林进行丰产改造,间伐成竹,砍除杂树,施以有机肥。六年来我们为村民争取了低产楠竹林高产化改造项目资金121.4万元,改造低产楠竹林8700一亩竹林经高产化改造之后,可产大径竹50-100根,可产鲜笋(春笋)1000-2000斤,可实现直接经济收入3000元。

2、发展笋干加工,充分利用笋资源。楠竹林高产化改造之后,剩下的问题是如何把笋资源利用起来,像小乡村这2万亩竹林,遇笋“大年”时,全村春笋产量上千万斤,如不及时加工处理,大量的春笋资源将被浪费。六年来,工作队引进福建建瓯春笋压制技术,采取理论培训、现场培训和实地考察的方式,先后七次组织培训,从竹笋采挖、加工、晒制、整形、分类全过程培训,深入竹林现场,进入生产车间,让村民动手实操,逐一过关,较好地掌握了竹笋培育和加工的技术,并为村民置办了98个压笋仓和煮笋锅,建设了笋干烘烤房通过加工,用“压榨+烘干”的“闽笋”加工方式将春笋加工成笋干,既能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就度过清明前后漫长的雨季,又能直接对接加工厂实现大批量出货,通过加工和整形、分类,笋干综合价格达到20多元一斤,相当于春笋价格由0.6元增加到1.2元左右,增值达一倍,大大提高农户收入2019年,春笋市场一片火热,全村农户挖笋积极性高涨,全村售笋200多万斤,创收200多万元。农户全年压制鲜笋120万斤,制成笋干6万多斤,创收150万元。2019年,小乡村笋产业发展模式得到了绥宁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发展竹笋产业”上升到全县的重点发展战略,全县8个产竹大镇先后带队到小乡村学习笋干压制技术,并有麻塘乡等多个地方复制了小乡村的笋干加工模式,发展笋干加工,助农增收。

3、发展竹荪种植,扩大竹林利用效益。最大化利用资源2018年,工作队依托省供销社直属单位省食用菌研究所的技术优势,打造了一个“2亩大田种植+3亩林地套种”的竹荪种植示范基地,教村民利用竹子加工废料竹屑种植竹荪,用足用透竹子资源。2019年6月-9月,竹荪进入收获季,竹荪亩产达到246斤(干货),亩产值3万多元,每亩净利润1万多元2019年下半年,竹荪在全村进行推广种植,共种植面积近10亩,2020年上半年竹荪种植经历了分垄、播种、覆草、管护、搭遮荫棚等环节,工作队和省食用菌研究所专家全力做好各环节的指导和管护,6月底进入出菇采摘时节,工作队积极组织种植户规范采摘、烘烤、包装,并广泛宣传,联系销售,整个销售环节平稳顺利下半年,工作队将竹荪种植奖补政策继续保持下去,并促成省食用菌研究所同小乡村签订了基地共建协议,由研究所持续在技术和销售等方面为种植户提供支持,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扩大竹荪产业规模给竹荪种植户“吃了一剂定心丸”。年,特色竹荪种植得到绥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安排了专项经费,负责全县的竹荪种植推广,计划今年全县推广种植100亩以上,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组织农户培训和基地核选。

4、建设笋丝食品加工厂,贯通春笋全产业链一个产业的发展从引进推广,到发展壮大,进而集聚成势,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这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笋干压制产业在小乡村俨然已成气候,如今村民家中开展笋干压制的人越来越多,还逐渐成长起个别能人大户。然而,笋干压制只是农产品初加工,产品价格和销售极容易受下游企业和市场波动的影响,对产业发展来说终究是不稳定因素。为扫清前进路上的一切“绊脚石”,工作队决心将春笋的深加工做起来,让加工后的笋丝产品可以直接面向市场终端消费者,贯通全产业链。2020年,工作队先后争取各路资金共340万元,在原废弃的金龙小学和金龙村部建设了占地2900平米现代化的笋丝食品加工厂,并于2020年4月抢在这一季春笋时节顺利建成投产。工厂由小乡村食品有限公司承包经营,每年给村集体固定分红18万元,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公益事业和贫困户分红并优先解决村中劳动力就业。一厂落成,不仅让产业基础薄弱的贫困村具备了同城市一样的市场竞争力,更是解决了“工作队撤队之后谁来继续帮扶”的难题,实现了扶贫产业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5、抱团发展,提高组织化程度对接市场。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只有提高村民组织化程度,抱团应对市场。为此,笋干加工方面,小乡村成立了绥宁县宝鼎竹笋专业合作社,统一产品标准,提高议价权;注册商标,印制包装,着手打造自有笋干品牌;与供销合作社系统鑫瑞惠民供销(湖南)公司、益阳世林食品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笋干销售渠道通畅。竹荪种植方面,小乡出资开办村惠农综合服务社,负责为村集体推广的竹荪种植、笋压制产业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同时负责收罗全村的优质农特产品如剁辣椒、干笋、高山生态米、通辣椒、土酒、菜籽油进行加工包装,通过供销e家、扶贫微店等电商平台实行“线上线下”对外销售,帮助小乡村的农特产品走出大山,卖上好价钱。两年多来服务社对接省供销社直属企事业单位消费小乡优质大米和竹荪,累计消费扶贫30万元。笋丝食品加工厂方面,我们采取了“村投资建厂,村能人承包经营”方式。建厂资金整合了多路资金,且都属于财政资金,为用好建厂资金,整建厂过程采取公开招标和公开采购的方式,采购小组从工作队、村干部、承包经营方、村务监督会和群众代表里各选一个代表组成,实行全过程公开透明。整个建厂过程村中没有发生一例信访事件,共进行了3次大的招标会、6次外出采购。工厂正式运营之后,我们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帮助经营方理顺了公司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制度,帮他们协调关系办理生产许可证、申报扶贫车间、设计产品包装等等,切实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6、树德务滋,培养事业接续发展“接棒人”。为推动小乡村脱贫攻坚事业持续向前向好发展,让扶贫之花花开持久弥香,我们着重培养造就了三支队伍。一是扎实肯干的农业技术人才队伍。我们多次邀请相关专家来村开培训班教习指导和现场示范特色产业技术,尤其是竹荪种植更是每个环节都没落下,关键时刻专家甚至驻村蹲点一个多月。通过努力,有近50位村民坚持下来,成为村特色产业带头人。二是敢闯敢干的青年农民创业者队伍。在引进外来企业无望的情况下,工作队花两年多时间对几名笋干产业带头人进行跟踪培养,带他们到大企业学习考察,引导他们思考琢磨创业项目。最终,他们共同出资成立了小乡村食品有限公司,承包了笋丝加工厂10年经营权,大胆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迈出了小乡村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步。三是作风优良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我们以“跟我上”而不是“给我上”作为行动准则,带头践行党员初心使命,带头劳动示范教村民种竹荪,带头连续作战攻坚工厂建设,尤其为克服新冠疫情影响、追赶工厂工期,工作队更是三个月未下“火线”。村干部在工作队的带领下,经历了一次伟大战斗的洗礼,无论是干事创业能力还是基层治理水平,无论是干部队伍作风还是党群干群关系,都有了较大的提升。新一轮换届选举之后,这三支队伍将是小乡村“永不撤退的工作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