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认识焦虑和抑郁,摆脱它们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

男孩,13岁,说话时夹杂一些“痞词”,屡爆粗口。家里来客人时,对人家不理不睬;在小区里遇到老邻居和长辈不打招呼,形同路人。

前几天,我在厨房忙着炒菜,前有邻居敲门后有居委会人员上门登记,我就让孩子去开了两次门,他当时打游戏正在兴头上,被迫中断,所以他就表现出极度不耐烦。非常没有礼貌,我训斥了他两句,他就当场摔门走人。我感到十分难堪和生气。

他小的时候很懂礼貌的,我带他去见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他都会打招呼问好。

现在大了,有些叛逆,我究竟该怎么办才能让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呢?

您的孩子的问题不是个例,而是很多孩子的通病。

现在多数孩子都是从小在家长、老师们的呵护下长大。对事对物,往往是一不称心如意就会发脾气闹别扭,而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遇到这种情况往往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心疼孩子,选择妥协。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受约束的行为习惯,理所当然地使孩子养成了蛮不讲理、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的习惯。

当发现问题严重时,有些家长会恼羞成怒,脾气不好的家长会抬手就打,较有耐心的父母会找个机会坐下来给孩子讲道理,诸如:你这是不文明的做法,很没有教养,不尊重他人,让别人觉得我这当父母的没有教育好你。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怎样对你,将来步入社会,会有惨痛的教训。。。。等等

您这吧啦吧啦说了一大堆,但孩子到底听进去多少呢?之后会有所收敛吗?

一件事情的发生,总是由因得果。

我们习惯性分析事情发生的背后一是孩子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二是孩子不懂得尊重他人;三是孩子有点自私。

但当我们透过事情看本质的话,这三点集中在一起就是——人格教育缺失

当了父母之后,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拥有高质量的人生,但是有多少人知道,拥有这种人生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智慧的古人告诉了我们答案: 具有高品质的人格

当有人问你:“ 你是什么人”时,你可能先是一愣,然后就只能拿职业、身份等回答。

在古代,答案很简单,就是 君子与小人,圣贤与凡夫。但是今天,我们又该寻找什么样的词汇界定和表达呢?

也许,我们今天仅剩的话语,就是小孩子在看动画片时最喜欢问的那句话: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群体、种族、社会、国家教给下一代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 教他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亦即给予他正确的人格教育。

孩子小的时候,可以给孩子看一些名人故事、励志故事、经典名著,或者是传统文化的一些书籍,但说到底,给孩子看什么书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言传身教。这是第一点也是重要的一点。

第二点, 关于情绪控制,人之所以比动物高贵,首先是因为人具有 理性思考的能力,其次就是人 拥有自由意志

所谓自由意志,就是人可以自由地选择和支配自己的行为。

理性思考的能力和自由意志相当于我们的两条腿,当他们处于相互冲突的状态时,我们有腿也不会走路了,或者就会走错路。说的话、做的事就会超出道德意识层面,说出不该说的话,做出不该做的事。

您的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他人恶语相向、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情况,不仅是要改正的问题,还是一个有关系他一生成长的问题。

孩子爆粗口如排除“单纯耍酷”(如果骂人就是耍酷的话,那需要有人给他重立三观)的理由的话,那么就是需要大人教会孩子如何管理情绪、控制情绪。

面对已经存在的问题,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逐一解决每个问题,懂礼貌行礼节、学会控制情绪、拥有道理意识的理性思考能力。这些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内化的。欲速则不达。特别是礼仪和修养,如果你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孩子不要再说那些难听的粗话(习惯用语) ,那么,你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就不要又去解决其他问题。

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对于青春期的孩子,首先要从道理上让他们明白,尊重他人是成熟的表现。你要根据孩子这个年龄和发育阶段合理地提出希望,同时也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

第一步:对孩子提出期望和要求。让他知道人在愤怒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有多面目可憎,所以必要的时候,把举止粗野的人指给孩子看,让孩子心里了解当自己不讲礼貌,爆粗口时,别人心里会怎么打量他。

第二步:做孩子的榜样。让孩子找出父母身上的某个毛病是让他最不可容忍的,写下来。你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个计划表,

例如:孩子最讨厌你在他面前唠叨。

那你就写下第1天你少唠叨了一次,第3天你少唠叨了2次;同样的,孩子在第1天比前一天少说了一次粗话,孩子在第2天多说了一个“谢谢!”。 这样你和孩子一起记录着彼此的努力,你和他每天都在进步中。

在这个过程中,如有反复,偶尔再犯,不论是你还是孩子,都需要坦诚地向对方检讨,严格遵守彼此的约定。

第三步:重复循环强化行为并做到奖惩分明。一个新的习惯是需要反复演练,形成身体记忆。每天选个固定时间,可以照着镜子演练微笑、鞠躬、道谢等礼数,做的多了,就会习惯成自然。

青春期是一个问题多多的年纪,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多数孩子都配有手机,喜欢网上冲浪,难免受到各种不良言行的影响,所以常常会带上一些戾气,有时候变得暴躁和难以交流。自古以来,防不如疏,家长要增加孩子的“免疫”能力,教会孩子明辨是非,告诉他们:骂人、说粗话是不文雅的行为,顶撞侮辱他人更不是什么值得称颂的壮举。

父母要关注孩子周围小伙伴的情况,建议孩子要有选择性地交友,很多时候,小朋友之间发生了矛盾,就会以牙还牙,孩子受了欺负,往往借骂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在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能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通,或盲目袒护自己的孩子,而要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培养孩子理智性思维能力,并应明确态度,促使孩子改掉自己的不良言行。

昊霖

4月26日

儿子的远离,丈夫的冷淡,我的焦虑恐慌感让我抑郁了

来信请发邮件至:byren2@hotmail.com 或在本文末留言区留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