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眼见了不少同事、亲戚的孩子渐渐长大。

从牙牙学语的婴儿到青葱少年,孩子个性、涵养的差异,总是让人感慨万千。

看着这样的变化,我愈发觉得,孩子真正的起跑线,不在于家长报了多贵的早教班,送去上了什么精英课程、多语教育;而是在于父母本身。

从小在一个有爱的氛围中,感受人间的幸福和良善,填充生命温暖的底色,建构完整的人格,这才是最高的起跑线。

而对于父母而言,最高级的“炫富”,不是孩子的考级证书,而是培养出一个知书达理、有教养、懂爱的人。

01

父母努力生活,

孩子就不是“寒门”

最近,看到一个非典型“寒门贵子”的新闻让我印象深刻。

来自湖南常德的帅小伙何润琪,今年高考考了707分,是湖南省文科第一名。

现在,他是清华的 一名大一新生。

跟着他到清华报道的行李,除了半箱书籍,还有妈妈的遗照。

“以前,我梦想着我上大学了,要带妈妈一起到大学看看。现在,我上大学了,妈妈却看不到,所以我把妈妈的照片带来了。”

原来,他念高一的时候,母亲意外去世。

年少丧母,是他生命前16年最大的晴天霹雳。他大概就像一个被拍在礁石上、喘不过气的溺水者,很长一段时间都萎靡不振。

为了儿子的未来,他的爸爸忍住丧妻之痛,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儿子身上。

隔三差五就去何润琪的学校看他,像朋友一样陪儿子聊天、开导他,让他慢慢走出了悲痛,进入了正常的学习状态。

回忆那段日子,何润琪说,爸爸就像方向盘,引导他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何润琪父亲接受媒体采访

其实,何爸爸在学生时代,也是品学兼优的,并且爱看书、懂音乐,会吹口琴和拉二胡。

无奈,在他上学的那个年代,家境贫寒的农门子弟往往“卖了米都交不起学费”,只好早早辍学。

后来,何爸爸从事过各种体力劳动,也学会了各种不同的手艺,当过木匠、铁匠、电工,这几年为了给儿子挣学费,选择成为了收入相对较高一些的钢筋工。

跟很多工地上粗糙的大老爷们不同,何爸爸在休息的间隙,不是抽烟打牌,而是拉拉二胡、吹吹口琴,用音乐抚慰疲劳的身体。

父亲的书生气,也给何润琪的人生带来了影响。何润琪不仅略通音律,也养成了从小阅读的习惯。

何润琪生长在农村,小时候并没有接触过电脑、手机,获取知识最直接的渠道,是县城里的书店。

正是因为爸爸喜欢看书,也舍得花钱给他买书,让他在信息贫瘠的村庄里,有了自己丰富的世界。

追风少年何润琪

毫无疑问,何润琪是很多人想象中典型的“寒门贵子”。

他长在农村,父亲从事体力劳动,家里没有培养他的特长技能,甚至何润琪从小连辅导班都没上过。

但他又很不典型。

和大多数比较内向的农村孩子不同,何润琪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侃侃而谈,并且视野格局远超多数普通18岁孩子。

他否认了自己家是“寒门”——

“我们家有一栋两层的房子,我爸爸是钢筋工,工作很辛苦,但是支撑起了我们整个家庭,我觉得我家就是中国大地上普通农村家庭的模样,不算寒门。”

也否认了考上清华就是“贵子”——

“我觉得自己只是一名学子。”

何润琪还说:

“如果你的父母能满足你衣食住行及求学路上的各项基本需求,那不必把自己的家庭定义为寒门,并以此给自己的发展设限。”

不仅成绩优异、思路清晰,何润琪还懂得爱自己的家人,体恤辛苦劳动的父亲。

这样知书明理的孩子,已经是一个家庭最顶级的“炫富”,何来“寒门”?

02

父母想得远一些,

孩子出路就多一些

有一个在县城中学当老师的朋友跟我说,她教过成绩最顶尖的孩子,不管家境如何,一定是来自父母重视孩子个人成长的家庭,并且父母同样积极向上。

为什么举例县城,而不是一二线城市的家庭?

因为县城的教育情况是我国教育情况的基本面,是大多数学生家庭的缩影,最有代表性。

而普通家庭里,家长重视子女,不是特指教育,而是对于孩子有着更宽泛的、更没有得失心的爱。

有一些孩子的父母,受教育程度不见得多高,但是有着最朴素的观念——读书是孩子最好的出路,所以他们会为了孩子而给自己提更高的要求,去创造更好的环境为孩子铺路。

其实何润琪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人。

所谓言传身教,不见得是要有多先进的教育理念,而是家长自己就在为更好的明天而努力。

孩子能感受到父母身上的正能量,就会潜移默化地成为同样的人。

哈佛大学教授帕特南曾组织团队,以数年之功写出著作《我们的孩子》。

该书探讨的,虽然是美国社会日益加剧的贫富差距对孩子的影响,但其中有一个观点,也很符合中国当下的教育现实。那就是“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不仅在于经济收入上,也在于父母能花多少时间精力去陪伴、引导孩子。

不可否认的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会有更多元的教育方法、更成熟的教育理念。

但我们要相信,爱子之情是为人父母最朴素的情感,不管父母学历高低、是不是名校毕业,只要我们愿意尽自己所能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真挚的期待一定会有所回应。

我想到前一阵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的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

她除了同样被贴上“寒门贵子”的标签,还是一个湖南乡村的留守儿童。

当她以总分676、湖南文科第四名的好成绩,选择报考北大考古系时,无数网友劝她报“好找工作、有前途”的专业。

而她的父母却没有对她的梦想指手画脚,顶多担心了一下“学考古是不是要经常在外面跑?我女儿皮肤比较敏感怕她晒伤”。

钟芳蓉的父母都没有念过多少书,长期在广东工厂打工,供在老家的一双儿女念书。

为了女儿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夫妻俩一咬牙,花了一笔对这个家庭而言的“巨款”,把女儿送到了市区的私立中学念书。

钟爸爸被问到有没有压力,他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

我的房子搞好了,我的钱可以全部给她念书了。

钟芳蓉的父母并不擅长表达,由于长期在外打工,也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女儿。但我相信,他们对子女真挚的爱,虽然内敛,一定是被全盘接收的。

我印象很深的,是钟芳蓉的母亲刘小义在接受采访时,被记者问到对女儿的期待,她说:

“以后她不用像我一样。她的孩子以后不会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可以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在一起。”

为孩子付出所有,却不图回报,只期待着孩子自己未来能生活得更加幸福,这是钟芳蓉父母最朴素的爱。

钟芳蓉的故事,多数人看到的是一个农村留守孩子考上了北大的励志故事;是一个在拜金成风的社会氛围中、依然坚持追求理想的故事,我觉得我们更要去思考,中国留守家庭千千万,能培养出几个“钟芳蓉”?

这个小姑娘是幸运的,因为她背后,是全力支持她的父母。

更何况,她的爸爸妈妈本身就是努力工作、努力经营生活的人。我相信,这样的能量终会给孩子好的影响,即便孩子没有那么优秀,也不会甘于堕落。

不管是钟芳蓉还是何润琪,我惊叹于他们的优秀,也为他们庆幸——他们拥有那么好的父母,以及他们无私的爱和重视。

03

父母的人品

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相反,如果为人父母将自己的生活过成了一滩烂泥,那么孩子的人生才是真正输在了起跑线。

还记得前一阵广东佛山一女孩遛狗绊倒老人、最终导致老人死亡的新闻吗?

一个12岁的女孩遛了邻居家的大萨摩,绳子没拉住,狗狗跑了,拖着狗绳绊倒了站在路边的80多岁老人。

而小女孩不知道是慌了还是不知情,叫回狗之后转身就走,没有停下查看老人的伤情。

故事的结局是,老人因伤势过重去世,而老人的家属选择了不追究。

“不追究”的背后,是“追究了也没用”的无奈。

因为女孩的家庭在本地是出了名的糟糕——父母离异,母亲出走,父亲终日酗酒、坐过牢、不务正业、不管孩子。

而没有父母管教、经济拮据的女孩,在当地有着“惯偷”的坏名声,一家人一起堕落,旁人无可奈何。

对这个12岁女孩而言,人生的起跑线,已经输在了家长的人品。

同样跟狗有关的悲剧,还有电影《狗十三》的故事。

电影有张海报是,已经石化的父亲一手拿着雕刻刀,一手按住女儿李玩的肩膀,意图把女儿塑造成跟自己一样的雕像。

李玩原本是一个鲜活的、有点任性的小姑娘,却在于父亲的对抗中逐渐妥协,不再展露真实,甚至爱狗的她能面无表情地吃下长辈为她点的一盘狗肉。

李玩曾经要求大人说话算数,要尊重她的意见,却在长期被漠视、被“雕刻”的状态中放弃主见,甚至显露出麻木不仁。

这样的孩子,将来能长成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或许已经是最好的状态了。

现在,我们的社会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太焦虑了。

朋友聚餐,讨论的不是学区房,就是补习班。

其实,真的大可不必。

只要我们尽到自己的能力,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成长环境,并且自己也成为健康向上、积极正能量的人,家人之间能量互相传递,我们的孩子终会好好长大。

共勉。

本文属于政务公益宣传,对于文字或者图片有异议的,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