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经常会有来访者在咨询中,说自己小时候特别懂事乖巧,会做很多与年龄不相符的家务活。

觉得这样父母可以多爱自己一点,但是最后发现,越是这样,父母交给自己的事情会越多,并没有因此得到照顾和呵护。

父母好像很容易把懂事乖巧的孩子,当成一个大人使用。会在很多事情上依赖这个孩子,家务要依靠她,心情不好的时候,诉说哭泣的对象也是她。还有常挂在嘴边的话,我们以后就靠你了。

一直把孩子推到一个照顾者,承担者的位置上。

很多父母都不能意识到,那个乖巧勤快的孩子,她只是用这种方式在获取爱,她没有那么强大。所以孩子在持续被使用的过程中,有严重被压榨的感觉。

感觉自己付出了很多,但是父母好像永远不满意,还在要求更多。

特别懂事的孩子,其实是对父母已经失望的孩子。这里隐藏着愤怒还有悲伤。

乖,是一件令人伤心的事情。

02

要求孩子乖,意味着,父母没有能力照顾一个真实的孩子。

他们只能照顾一个他们能力范围内的孩子。

能力不济,是很多父母在照顾孩子这件事情上,最大的瓶颈。不是意愿不够。

就像很多人会灵魂拷问,你们既然不能对孩子好,你们为什么要生孩子。

大部分父母还是爱孩子的,只是他们爱的能力受限了。

历史上有个单纯无知的皇帝,灾年的时候,老百姓闹饥荒,易子而食,抛尸荒野。皇帝问大臣说,那他们怎么不吃肉丸子呢?

夏虫不可语冰,是因为没见过,没有经历过。

没有被好好爱过,不知道那个爱应该长什么样子。

就像很多人学了很多育儿的知识,道理上明白要怎么去对待孩子,然而却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会生出很多书上没有写过的情绪,比如担忧害怕愤怒,让父母亲下意识的做出反应。

因为自己又学了理论,所以特别容易用理论来批判自己。觉得自己做得不好。这一点一点的觉察和进步,举步维艰。

因为 道理到达的区域是意识,但是问题存在的区域是潜意识。

就像挖井,道理能挖到地下7米,但是水源在地下10米。他们之间差着距离。隔空交流,需要媒介。

03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郑爽事件,从郑爽妈妈对郑爽极度的控制可以想象得到,郑爽小时候是很乖的。

后来看到她在采访中说,小时候非常听话,很会照顾自己,六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十一二岁的大孩子一样懂事,不敢任性。

因为乖,才可以借壳给父母。才可以分裂出来一个自己,给父母“使用”。

就像她生活至今,她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满足妈妈的明星梦。

妈妈没有能力达成自己的理想,也没有能力放弃自己达不成的理想。孩子就要反哺妈妈,成为妈妈的支持者,照顾者。

乖就意味着,在我原本还没有能力的时候,被迫发展出一些能力去照顾父母。

自己需要被照顾的那个部分,就无暇顾及。

这个孩子没有机会,沿着孩子真实的路径去成长。

可是,人是有情感有想法有愿望的生物,这些强烈的本能不会因为得不到满足,就凭空不见,她还在那里,寻找机会去满足。

所以, 乖,对父母来说,常常是眼下的福祉,日后的祸事。

对孩子来说,欠我的童年,我迟早是会要回来的。

就像郑爽的乖张、暴怒的性格,和她以前的懂事比起来,就像是童年延迟到来。

04

乖这个字特别意味深长。

在古汉语里,乖是指背离,不协调不统一,不同,有差别。不知道为什么在现代汉语,乖就变成了听话顺从的意思。

这个改动, 就是把他原本的应有的内核,变成了虚假的面具。表面是顺从,内核是背离。

乖就是两极的分裂。

是好坏对错的分裂。

也可以从独立和依赖的角度去理解。

孩子在一到三岁的时候,要完成的一个课题。

养育者提供适当的环境,让孩子去探索这个世界。如果环境宜人,比如父母大抵上支持孩子的探索,也欢迎他在受挫的时候回来,那么孩子既可以安心的独立去探索外界,也可以安心的回归养育者的怀抱。

也就是外界和父母都安全。 依赖也可以,独立也可以。

否则就是依赖也不行,独立也不行。

探索外界得不到支持,探索的部分,就很容易受挫。依赖的时候,因为父母控制、严厉,感觉丧失自我。

乖,就成了孩子适应环境的方式,也就是讨好父母,以父母喜欢的面目在这个关系里顺利的存活下来。因为他必须依赖。

但是这个关系是让人难受的。

因为依赖是有前提的,前提是要乖,要交出你自己。乖就是献舍。

所以乖的人,都有一个虚弱的被打败的不得不藏起来的自己。乖的另一面就是追求父母所认可的成功,璀璨,闪耀。

色厉内荏。

强弱本身就是一回事。

05

我们说的乖,不是乖巧,文静。

乖是指听从父母的心意,对不同的家庭来说,乖代表着不同的要求。有些家庭觉得孩子成绩好是乖;有些家庭觉得子承父业是乖;有些家庭觉得孩子勇猛不吃亏就是乖。主要看父母的需要是什么。

只要孩子能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满足父母的需要,对父母来说,就是乖。

对很多父母来说,他们可能就没有机会和信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为他们从小也是以一个大人的面目长大的,需要去承担一些,不是一个孩子应该承担的事情。

他们把童年推迟了。

推迟到一个帮他们完成梦想的孩子出现。

孩子就承担了自体客体的功能,父母做回了孩子。父母亲就会依赖和使用这个孩子,去实现自己想做的事情。

当年那些不能满足的愿望和想法,没有被看见的愤怒,终于等到了它的载体。

有经验的人,回想一下,就能明白,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我们的暴怒,像不像是在讨伐一个不能好好照顾我们的人,你为什么不能体谅一下我,我多么不容易。

所以这个愤怒是有源头的。是对自体客体失望的愤怒。是对自己弱小无能总是被打败,不能好好保护自己的愤怒。

总是低头,对自己藏起来的另一面,就有了羞耻感。

06

做父母也很难。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练就了盔甲和面具,即使内心伤痕累累,也有了自己的应付法门。脆弱无力悲伤,统统被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镇压。

而孩子的出现,会让父母的盔甲面具,出现裂缝。

因为太想爱了,爱孩子,爱自己。

这种爱,在很多家庭里,就变成了父母的动力,去寻找改变之道,让创伤的传承终止在自己手里。

电影《千与千寻》里,小白龙守护着千寻,帮她寻回自己的父母,帮她回到人类的世界,他们之间感情深厚,但是千寻离开的时候,他对千寻说:一直走,别回头。

而他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回了自己的姓名和初心。

图片丨摄图网,版权归摄图网所有。

喜欢本文的话,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