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是分阶段的,父母务必要在合适的时机,做正确的事。

李玫瑾老师曾在讲座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珠海的父亲,很有本事,出去打拼没几年,就存了百万家财。

他回到家时,儿子已经长大。

可是,他发现儿子总是逃学,惹是生非,他想要开始管孩子,却发现怎么都管不住。

孩子不仅叛逆,不听他的管教,甚至对他很是生疏。

其实,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发展的关键期”

意思是说,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

如果在发展关键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他学习起来既快又好,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关键期,学习就要花费几倍的努力,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图片来源:电影《纯真年代》

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孩子的性格培养。

李玫瑾老师曾说过:

孩子的成长是分阶段的,12 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孩子能不能成才,关键就看 12 岁前各个阶段有没有“管教”到位。

所以,父母一定要在孩子 12 岁前,抓住孩子的这三个发展关键期。

3岁前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的陪伴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社交发展、行为能力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多数父母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能够再给予孩子。

“在紧张而忙碌的生活中,我们没有许多时间来陪伴孩子,该怎么办呢?”

然而,高质量的陪伴远并不是你痛苦的挤时间、带着负面情绪待在孩子身边。高质量的陪伴并不等于长时间的陪伴,你只需要每天至少10-15分钟与孩子的游戏时间。此时,请放下工作、家务,关掉手机,专心的与孩子一起享受亲子时光。

在这段游戏时间里,家长需要做到的是:投入而不主导、旁述而不指示、模仿而不发问、欣赏而不批评。

专心投入在这段游戏时间,让孩子感受到你也乐在其中,只是为了“玩”而“玩”,即不说教也没有教学。

在与孩子的关系中,我们习惯了自己是主导者,甚至有时会忽略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然而此时,我们要让孩子做为“领导者”,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得到了父母的认同,增加孩子的主动性,使孩子学习到与别人一起玩耍的技巧。

在这段一建立亲子关系为目的的游戏时间内,我们不再给予孩子各种指令,只是描述孩子的行动或者复述其话语。

图片来源:电影《看上去很美》

也就是说,孩子之所以跟父母生疏,是因为3岁前,孩子没有跟父母建立起亲密关系。

孩子之所以叛逆,逃离,不服管教,是因为父母没有满足过孩子的情感需要,所以对孩子没有约束力。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将一个出生不久的小猩猩放入一个大房间,房间内有两个铁架子。

一个光秃秃,没有任何装饰物。

一个缠满了绒布、就像一个毛茸茸的母猩猩,地上还放了吃的、玩的物品。

心理学家想要观察小猩猩是吃?是玩?还是要母猩猩?

结果,小猩猩面对陌生的房间恐惧地叫了几声,就爬到神似母猩猩的架子上,它只有在饿的时候,才会下来吃点东西,之后又迅速的爬上去,紧紧地抱住神似母猩猩的架子。

这一实验证明:幼小的动物虽然需要食物,但它对抚养者的依恋超过对玩具的吸引。

同样的道理,孩子3岁前,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不安全感,他们对父母是百分百的依赖,百分百的信任。

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对他们来说,是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安全后盾。

只有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们才能拥有充足的安全感,才能与父母建立稳定地情感连接,长大后才会愿意听父母的话,信任父母。

给孩子立规矩

一、2岁开始立规矩

在2岁以前,你可以说小孩子是“不懂事”的,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小孩,不管是语言还是行为控制力都还处于发育的阶段,你有时候跟他们说一些道理,他们不一定能够理解。

但是2岁以后,随着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育,他们会变得越来越“精明”,大人说话的意思他们基本可以了解,对事情对错的判断能力也逐步提升。

这个时候,作为父母,就应该开始给他们立规矩,告诉他们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

二、父母言传身教

在这个年龄段,父母的陪伴和教导是不可缺少的,要想立规矩,第一种方式就是父母自己树立“好榜样”。

因为小孩子有一个“模仿”的天性,他们喜欢模仿身边亲近人的言行举止。所以在生活当中,很多细节的事情千万不要忽略,父母应该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言行来教导小孩,这样小孩也会耳濡目染,变得更懂事。

图片来源:电视剧《山茶花开时》

三、确定明确要求

要想给孩子立规矩,一定要确立明确的要求,这个要求不能随意改变。很多家长在管孩子的时候,比如不准孩子吃糖,但是孩子多央求几下,就开始动摇,最终把糖给了小孩。

这种做法是万万要不得的,切记因为小孩的哭闹而动摇自己的规矩和要求,这样不仅让孩子无法理解到底哪种做法是对的,孩子也很容易犯迷糊。

四、制定惩罚措施

立规矩的时候,如果小孩做不到,或者犯错,就应该有一定的“惩罚”,这样才会让小孩知道规矩的重要性。

比如对于小孩子说谎这件事情,大人严令禁止后小孩还是说话,我们可以“惩罚”他们不准看电视,或者陌生他们最爱的玩具,这样小孩不仅以后会牢记于心,父母的威信也树立了。

12岁立价值

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12 岁以后,很多孩子开始逐渐走进青春期。

很多父母会发现:

孩子越来越难沟通,经常说不到几句话,就跟父母吹胡子瞪眼,有时候甚至故意跟父母唱反调;
孩子开始要求自我空间,讨厌父母时时处处插手自己的事情;
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越来越不喜欢跟父母分享心事......

这些迹象虽然让父母分外头疼,却也是孩子逐渐走向强大的标志。

因为这个时候的他们自主意识增强,对父母的依赖性降低,他们讨厌父母管得太多、太严、太锁、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获取自我价值感。

所以,教育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学会放手。

图片来源:电视剧《匆匆那年》

不要事无巨细地包办,也不要滔滔不绝地给孩子讲大道理,我们要做的已经不是一个照顾者,而是孩子精神上的引领者。

我们需要给孩子的是自我探索的空间和试错的机会。

前段时间,一个 15 岁的男孩突然对父亲说:

“我不想上学了,上学太累了,我想跟大人一样,赚钱实现财富自由。”

面对男孩的无知,这位父亲没有逼着他上学,也没有责骂他,而是把他带到工地,让他如愿打工赚钱。

第一天,男孩兴高采烈地去工地。

第二天,故作坚强地去。

第三天,硬着头皮去。

第四天,爸爸问他:读书好,还是上学好?

男孩,喘着粗气,灰头土脸地瘫坐在地上,连声附和道:

“读书好,读书好。”

其实,心理学早就证明:

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动力比外面的一切动力都有效。

只有让孩子自己明白对错,知道是非,知道自己做一件事的意义或后果,孩子才会拥有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才能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才能在今后的成长中借助自己头脑中的对错标准,不断地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出现更大的错误。

所以,重视孩子的想法和心理活动,让孩子学会思考两个问题:

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这么做有什么意义?

如此,才能让孩子在不断地试错和自我控制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在自己信念的支撑下,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李玫瑾老师说:“感情在早期阶段铸就,品行在幼教阶段扎根,习惯在学龄期养成。”

只有把握好孩子成长的特点,做好家庭教育,孩子的路才能越走越顺。

简单来说,就是3岁立恩,6岁立威,12岁立价值。

我们只有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顺应孩子的感觉和节奏,用心教养孩子,我们的孩子才能拥有好未来。

关注爱贝淘淘微信公众号,关注更多热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