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核桃

来源:女儿派(ID: nverpai)

人终身的宿命,本源于原生家庭。

史诗级开年大剧《人世间》大结局了。

故事始于1969年东北某省会城市学问青年上山下乡,终于2016年城市改造开端,触及到各个阶级人物的生活全貌,可谓一部当代中国百姓的生活史诗。

有老百姓的中央,就有烟火,就有教育。

周家三代人近50年的斗争进程,让我们看到个人开展与原生家庭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络。

我在考虑,同为平民子弟,为什么只要周家子女成为时期的庆幸儿?

我从剧中总结了六条关于家庭教育的因果规律,越看越真实。

01

  • 家风正,子孙兴。

家风正,子孙兴。

02

  • 一个好妈妈,能旺三代人。

一个好妈妈,能旺三代人。

假如说“一个胜利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巨大的女人”,那么一个家族兴隆的背后,肯定也有一个巨大的妈妈。

一个好妈妈,能旺三代人。

03

  • 那个平凡的孩子,是来报恩的。

那个平凡的孩子,是来报恩的。

所以,请珍惜你身边那个资质平平的孩子吧!

守在身边的孩子固然平凡,却能带给父母踏实的幸福。

04

  • 越是最亲的人,越要好好说话。

越是最亲的人,越要好好说话。

考不上大学固然是事实,但这也没有父亲的“伤口撒盐”让他痛心,气得他很多年不理父亲,连搬家也不通知父亲。

多年以后,伤心欲绝的老父亲弄清缘由后,哭着骂着向秉昆道了歉。

明明爱孩子,可说出的话却仿佛在怪孩子。

这就是很多父母的说话方式,很多观众都称“太真实了”。

平心而论,周父已然算是那个年代比拟有格局的父亲了。

他也屡次夸秉昆是三个孩子中“最称心的”,这是一场完整能够防止的误解。

05

  • 再苦再难,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

再苦再难,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

固然舅舅、舅母从未亏待过她,可父母不在身边,她总有一种仰人鼻息的自卑感。

所以,再苦再难,请把孩子带在身边。

由于父母的陪伴是有“有效期”的,错过这个期限,后面很难再补偿回来。

06

  • 不读书的代价,要用一辈子来归还。

不读书的代价,要用一辈子来归还。

文凭只是薄薄一张纸,却能划出一条深深的鸿沟,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这就是学问的力气。

赶超苏醒地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临死前对孩子千叮万嘱:

“文化程度很重要,你们这代人那就更重要了。要是没文化,早早晚晚要被社会淘汰。”

这是一个吃一辈子苦的父亲对儿子最后的嘱托,也是他挣扎半生最深的感悟。

不读书,时期淘汰你的时分基本不打招呼。

所以要通知孩子,生活不易,一定要用学问武装本人。

唯有学识做底蕴,才干扛住时期的激流,改动平凡的命运。

07

开头我们提到,在穷困潦倒的光字片,为何只要周家人脱颖而出?

凡事都有因果的,答案昭然若揭:

就在于周家憨厚良善的家风;

就在于妈妈暖和与坚韧的爱;

就在于父母兄妹对亲情的呵护;

就在于贯串终身的读书与进取……

作家黛博拉·塔纳说,一个好的原生家庭,不只要给孩子发明他所在的世界,还应该通知孩子,这个世界该怎样被暖和诠释。

《人世间》用50年的生活变化史通知我们:

人终身的宿命,本源于原生家庭;孩子的将来,藏于父母的以身作则。

我们要做的是,正家风、敬父母、爱稚子,将暖和良善、积极向上的美德代代传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