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封来自“中国天眼”的邀请函

——

3月31日0时起

向全球天文学家征集观测申请

7月20日公布评审结果

8月开始安排观测时间

中国天眼有多厉害?

“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能够接收到100多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

自2020年1月对国内开放运行以来,这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运行稳定可靠,已发现300余颗脉冲星,并在快速射电暴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令人瞩目的“中国天眼”

中国“天眼”2011年开工建设,2016年落成,2020年1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启用。法新社评论,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在天文观测领域一直处于追赶状态。“天眼”的建成以及开放,再次凸显了中国迅速崛起的科技实力。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2020年12月26日报道,该电视台记者于早些时候获准对中国天眼进行了实地探访。外媒感叹:中国迅速崛起的科技实力令人侧目。

“天眼”的核心装备——馈源舱,引发了美媒的强烈兴趣。这个由6根钢索拖动的平台专门负责收集望远镜反射面接收到的外太空信号。

由于采用了轻型支撑系统,中国500米口径“天眼”馈源舱平台的重量仅有30吨。

相比之下,坍塌前的美国“天眼”、300米口径阿雷西博望远镜的馈源平台有近千吨重。

从1963年落成到2016年,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望远镜,虽名义上被用于深空科学研究,但实际上在冷战中是为反导研究而生的,冷战后才正式转向民用科研。

受飓风等自然灾害及零部件老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于当地时间2020年12月1日发生坍塌,球形反射面被毁。此后美国官方证实该望远镜将无法使用,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天眼”已从美国手中“接棒”,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望向宇宙深处的观测工具。

▲ 坍塌的美国“天眼”

中国此番“接棒”,折射了中国在科学领域取得的非凡进步。《日本经济新闻》夸赞“中国在科学领域进步神速”,并称“中国一直向科学领域投入巨资,建造‘天眼’和新一代加速器等世界顶尖研究设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从月球采集回研究样本,这些成就证明中国毫不逊色于科技实力领先世界的美国”。

俄罗斯自由媒体网站也称,“中国在宇宙探测领域抢占领先地位”。甚至还有媒体注意到,随着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即将退役,中国在2022年前后完成建造的空间站届时又将成为世界唯一,中国将再次从美国手中“接棒”。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提升,中国有望创造更多的“世界第一”和“世界唯一”。

“中国天眼”向全球开放研究设施,这无疑是在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有助于推动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而在此背后,是中国正在向国际社会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中国是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维和出兵国,中国第37批护航编队已于今年1月奔赴亚丁湾。中国提议的“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惠及全球数十个国家、数十亿民众。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中国率先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巨大贡献。当多国领导人亲赴机场为中国疫苗接机时,就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最直接的点赞。

中国提供越来越多的全球公共产品的背后考量,并非要取代谁,也不是为了超越谁,而在于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视野和坚定担当。中国古代就已产生了“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协和万邦”“万国咸宁”的政治思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此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根本理论渊源来自马克思主义,后者明确提出要实现“真正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现如今,新冠疫情又给我们带来一系列深刻启示。各国命运紧密相连,人类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正是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与此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多次被写入联合国相关决议文本,这个理念本身又已成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一项重要的理念性公共产品。

德不孤,必有邻。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持续向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也是对某些国家企图“搞小圈子”、孤立中国的有力还击。随着中国孜孜以求地追求“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必将与某些国家奉行的“零和”思维、“冷战”思想形成鲜明对比,国际社会的人心自有一杆秤。

我们深信,随着国际天文学家在今年8月正式获得通过“中国天眼”观测的机会,他们将不仅能望向更遥远、更深邃的太空,也能更清楚地看到一个更强大、更有担当的中国!

如何申请观测?有何要求?

入口:观测申请要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官网中的FAST观测申请征集入口进行。

观测申请接收时间:2021年3月31日零点起—2021年5月15日24点(北京时间)

观测时间:本次公开征集的是2021年8月—2022年7月观测季的申请。

创新绝不是关起门来!

“中国天眼”向世界全面开放

彰显了中国与国际科学界充分合作的理念

中国的科学重器

将更好地发挥效能

促进重大成果产出

“中国天眼”

让全人类看得更远

监制/任帅

主编/谌伟春

编辑/李蕾蕾

来源/综合新华社 中国日报 参考消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