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湖南国际频道推出“百年耀中华,世界潮我看”特别企划,以“歌、景、诗”等形式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记忆立体联动,围绕“时空对唱”“时空追寻”“时空诵读”三大板块开展一系列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实践。以红色经典,颂百年风华,湖南国际频道“百年耀中华”专栏将精选耳熟能详的代表性红歌制成MV,通过“黑科技”剪辑手法实现新老“同台”同唱同一首歌,呈现跨越百年的时空对唱。

《英雄赞歌》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这是上世纪60年代的一首歌,它曾经传遍大江南北。

这首《英雄赞歌》由公木作词,刘炽作曲,作为经典电影《英雄儿女》的插曲传唱至今。志愿军的英雄事迹感动了几代人。

电影《英雄儿女》1964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出品,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讲述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牺牲后,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最终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王成和王芳,一时间成为人们心中崇拜的偶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其中,“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成为新中国最震撼的经典台词之一。

▲ 《英雄儿女》剧照

影片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战斗英雄王成,是代表了抗美援朝中无数个王成式的志愿军英雄,他的人物原型就是这些典型的志愿军英雄群体。

1950年,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随之,一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开始了。1952年,巴金作为中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组组长,身着军装,乘上军列,跨过鸭绿江,来到硝烟弥漫的朝鲜,与年轻人一起翻山越岭穿插于封锁线之间。

战斗胜利后,巴金到志愿军某团六连所在团采访,团长张振川向巴金详细介绍了战斗经过和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巴金听后深受感动,以此为背景,创作了小说《团圆》,并发表在《上海文学》杂志上。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夏衍看到了这篇小说,便让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其改编成电影,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电影《英雄儿女》。1964年,电影上映后,好评如潮。“风烟滚滚唱英雄”的歌声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

▲ 《英雄赞歌》简谱

《英雄赞歌》传唱至今,鲜为人知的是,这首歌充满诗意的歌词,是在一个晚上一挥而就的,而且并非出自专业词作者之手。

当时,《英雄赞歌》的创作任务落在编剧毛烽与作曲家刘炽身上,但毛烽绞尽脑汁也没能写出自己中意的歌词。情急之下,他与刘炽等人一起找到时任吉林大学中文系主任、曾创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词的公木。第二天下午,公木把歌词交给刘炽。刘炽举着稿子问:“这就好了?”公木直截了当地告诉刘炽,自己前几年写了一首“烈士赞”的诗,听了他的讲述,感觉这首诗同《英雄儿女》主题很贴近,都是写英雄的,只是做了一些改动。刘炽拿着稿子,读着公木激情、豪迈的词,脑海闪过一个一个画面,随着乐符的跳动,画面展开、延伸,有了声音,有了生命。

电影中,这首歌以合唱方式进行演出,王成的妹妹王芳担任领唱。每一次演出,都会激发各个部队的战士们奋勇杀敌的强大士气。

影片中《英雄赞歌》的原声演唱者是解放军空军政治部的一名独唱演员张映哲。她在被选中进行《英雄赞歌》的录音前,已经读过小说《团圆》,但在试唱时迟迟无法进入状态。于是毛烽就向张映哲讲述电影剧情,帮张映哲找感觉。在毛烽的启发下,张映哲顺利完成了录歌,成就了这首影响无数人的经典。

电影《英雄儿女》和歌曲《英雄赞歌》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沧桑,仍然鼓舞和激励着无数人的爱国情怀,其爱国主义思想仍未褪色。

在2019年央视五四晚会上,青年演员朱一龙献唱《英雄赞歌》,用歌声致敬英雄儿女,弘扬百年五四精神,一展当代青年风采。

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血肉之躯完成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正如《英雄赞歌》中唱的那样——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监制/任帅

主编/谌伟春

视频/夏静婷

编辑/李蕾蕾 刘与晗(实习)

参考来源/学习强国 央视网 中国军网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