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在日渐湿冷的南方,一场跨越三湘大地的美食季活动于今日开启。

浏阳蒸菜、官渡嗦螺、白沙豆腐、高坪农家十大碗......,9月8日上午,2021“味道湖南”美食季启动仪式暨长沙味道·浏阳美食周开幕式在浏阳市浏阳河广场举行。活动持续至12月,将发动湖南省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深入挖掘本地美食,让千家万户品味湖南美食、感受湖湘文化。

▲ 图为开幕式现场。大湘菜报·新湖南客户端 见习记者 罗艳 图/罗艳

湖南美食到底哪家强?

122个县市区同台“打擂”

为期4个月的美食季将开展5大主题活动和与之相关的100多场专题系列活动,以小餐桌撬动大消费,培育老百姓喜爱的美食品牌。

其中,“味道湖南”美食周将融入“潮玩”“潮吃”元素,在全省122个县市区开展“味道湖南”美食季县市行系列活动,举行“湘味发现食材寻根”短视频创作大赛,最牛村厨、最美村播的评选活动,最牛村厨、最美村播技能与才艺展示暨颁奖活动,以最牛村厨、最美村播为主角,以湘村美食文化为背景拍摄录制真人秀节目——《田野餐厅》,编辑出版《湘村名优食材与美食故事集》。

“味道湖南”竞星城活动将以“最美湘味、全民推选”为主,分为长株潭、洞庭湖、大湘南、大湘西四大板块,采用“打擂”的形式,由县市区、市州、省三个层面进行美食品牌评选,选出老百姓最喜欢的本地“四名”(即名菜、名厨、名店、名优食材)美食品牌,再分市州开展美食品牌集中展销、宣传推广。

“味道湖南”“五进”宣传推广活动将组织开展“味道湖南”进星级宾馆、进特色街区、进特色小镇、进旅游线路、进大型活动宣传推广以及食材供需对接、食材基地推广培育活动。结合“锦绣潇湘”品牌进行推广,设计推出“味道湖南”美食旅游线路。

2021“味道湖南”美食季活动,通过专业品鉴与大众评选相结合,网络平台线上投票,“你吃饭,我买单”等餐饮促消费活动,融合“节会、赛事、展销、论坛、品牌发布”于一体,“推选家乡味道、荟萃湖湘美食、展示湘厨技艺、挖掘特色食材、促进产业融合、提振餐饮消费”彰显湖南饮食文化魅力。

推动打造区域消费中心

坐高铁来长沙点一杯茶颜悦色奶茶,在米粉街的“长沙墙”下花样“打卡”……美食季期间,“味道湖南”美食季全省启动仪式等一系列活动将在长沙举行,吸引更多人来体验星城魅力。

据悉,作为2021“味道湖南”美食季的活动举办地和主阵地,省会长沙将凝聚地方特色,发扬“网红城市”担当。

注重结合“老”和“新”相互碰撞的城市特质,通过邀请网络红人、美食达人、本地旅游大咖参与美食旅游体验之旅,在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持续推广,培育更多网红餐饮品牌,持续激活长沙消费市场。

注重与大型餐博活动融合。9月10日至12日,2021(第六届)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将在长沙举办,长沙充分利用食餐会的平台,在博览会现场设置“味道湖南”长沙名菜、名材形象展示区,用实物、图文、影像等多元方式,充分展示长沙餐饮品牌。

注重挖掘消费潜力。“味道湖南”竞星城活动期间,长沙将开展“你吃饭,我买单”餐饮促消费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发放共计228万元餐饮消费券,参加活动的80家餐饮企业200余家餐饮门店也将配套开展优惠活动。

首份官方版湖南美食打卡指南

《味道湖南》将于12月发布

2021“味道湖南”美食季活动以“三评”(县评、市评、省评)、“四名”(名菜、名厨、名店和名优食材)、“五进”(进星级宾馆、进特色街区、进特色小镇、进旅游线路、进大型活动)为主要内容,依托各级组委会“四名”评选结果,各级组委会将以纸质版和电子版相结合的方式,汇编、发布县级、市级、省级《味道湖南》。省级《味道湖南》将严格按照省组委会要求,由省商务厅牵头、省餐饮行业协会《湘菜》杂志组织编制工作,充分调动行业积极性、发挥专业性,以传播饮食文化、促进饮食消费为主要宗旨,承载千年湖湘饮食文明,培育“味道湖南”美食品牌。

在内容呈现方面,将主要通过梳理和加强道地名菜“金牌”、“银牌”菜品文化内涵,深度解读每一道名菜,包括菜品照片、制作方法、菜品故事、食材介绍、推荐打卡门店等内容,重点凸显湖湘地域特色,以丰富的内容元素和精致的书刊设计,呈现湖湘美食之美,赋予湖湘美食独特价值,编制一本符合现代审美、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拥有持续流传属性的《味道湖南》。

在应用场景方面,将主要面向品牌餐厅、旅行社等场景进行集中精准投放,并在各地区人流集中点如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机场设书籍展示与取阅点,还将同步推出《味道湖南》书籍电子版,采取线上发布和线下扫码的方式,通过手机端进行呈现。确保《味道湖南》能结合活动效果及时触达一线消费场景,让广大消费者能通过各种渠道非常便捷的获得美食指南,达到扩大宣传和引导消费的作用。

监制/任帅

主编/谌伟春

编辑/李蕾蕾

来源/综合新湖南客户端 华声在线 湘菜人微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