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统计局出台了相关数据,同时包括CPI与PPI的数据,当然,数据都是一如既往不好看。

我们拿CPI来说,CPI同比上涨2.4%,环比却是下降的,要知道,前几个月的CPI数据一直都是处于高位。

PPI增速也是在回落,同比下降3.7%,环比下降0.4%,这说明中国经济仍然比较疲软。

我们知道,如果实际CPI一直处于3%以下的话,中国经济将有可能陷入通缩。

而事实上,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还要难以治理。

你想啊,如果你有1块钱,这个月能买一个棒棒糖,下个月能买两个,如果不是这个月馋得受不了,你肯定会等到下一个月买2个棒棒糖。

如果大家都这么想的话,工厂生产的棒棒糖将卖不出去,工人也发不上工资,发不上工资的工人没钱买其他的生活必需品,这个国家的经济将会恶化。

那么,中国经济将会陷入通缩吗?

经济是否陷入通缩与国家的货币政策相关,而中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已经结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至于货币宽松政策在哪一个点开始收紧的?

这个我也说不出来,毕竟形势总是在悄悄起变化的,只有心思非常缜密的人才能够察觉出来。

其实,早在2018年底的时候,监管层一定下决心不再实施全面降息政策,只是大家没有察觉到而已,当然,那时候我也没有重视这个事情。

2018年底,那时候美联储仍然处于加息周期,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央妈本应该降息来应对美元外逃。

大家知道,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外汇占比达到58%,其中大部分是美元,美元出逃的话,央妈会被动缩表。

为了对冲缩表,央行就应该降息应对,这样就可以让商业银行拥有更多的流动性才对,效果最好,然而央妈仅仅定向降息。

当然,我们知道美联储那次加息、缩表就是一场“表演”,一场为了2019年降息的“假摔”而已。

毕竟,在民主党控制众议院的情况下,特朗普如果想实施财政刺激政策,必须经过众议院的同意,估计很难,只有把重点放在美联储降息上面,而非加息,2018年底的加息,不过是一个谋略而已。

而央行对于美联储的举措丝毫不为所动,仅仅进行定向降息,一定没有配合的意思。

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央行已经铁了心的不再实施全面降息了,后期最多只会定向降息,或者时不时的给市场加点辅食——麻辣粉(MLF)、特麻辣粉(TMLF)。

当然,在央行定向降息的时候,一些地产“首席”快速出来写文章,说央行全面降息在即之类的话,央行对于这些御用文人也是丝毫不为所动。

当然,央行非常清楚,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面,不可能再去大动肝火(水)了。否则的话,自2015年以来的供给侧改革将会功亏一篑,更不用说高端制造的中国制造2025了。

大家了解2018年底的这个小故事,再去回顾整个2019年,你就会发现,其实在2018年底,监管层已经明确不可能全面降息了。

时至今日,大家看到CPI这个数字,我想不会有太多的人再去想什么全面降息的事情了。

当然,我们也看到,4月份的M2数据达到11.1%,在央行没有全面降息的背景下,货币的供应量还是挺足的。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我们知道,当前全球仍处于应对疫情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前几个月的市场货币流通量远远不够,央行只有通过为商业银行提供松绑的各项政策,鼓励商业银行扶植中小企业,只有加大货币的供应量才能够应对市场上的“流动性陷阱”。

所谓流动性陷阱,就是央行所放出来的水,表面上很充足,但是不知为何全部都流入某个黑洞,无法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

当然,流动性陷阱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他指出,由于人们对于未来经济前景不乐观,大家都不敢消费,只愿意把钱存入银行,而不愿意拿出来投资与消费,更不愿意进行为不必要的消费买单。

当然的中国也在面临这种“流动性陷阱”,甚至也出现资金在商业银行“空转”的情况。管理层很清楚,这种状况的缓解不能以加大流动性供给来应对。

那么,这种事情如何处理呢?

只有一直拖下去!

当然,我说的一直拖下去,并不是说消极应对,听天由命,而是说,即使有困难,那也是经济转型必须面对的一道坎。

当然,在拖下去的过程中,我们仍然要定向降息。

这种定向降息的重任就交给LPR上面了。

我们知道,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虽然仍然没有进行,而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开展了,就是以LPR的形式。

1年期的LPR是针对实体经济融资而言的,而5年期的LPR是针对房地产企业而言的。

LPR=MLF+点,央行每月续作MLF的时间节点往往在公布LPR利率之前的5天左右。

可以预见,6月份MLF大概率会下降,从而带动LPR下降,即使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后半年,LPR利率大概率也会接着下降的,即使是5年期LPR也会下降的。

你可能要问,5年期LPR不是与房贷相关吗?如果下降的话,是否会引起房价大涨呢?

大家应该知道,房住不炒已经是基本国策,但是并不是非要房价下跌啊,所以5年期的LPR也应该有一定的空间,只是这个空间肯定比1年期LPR要小。

大家了解这些事实之后,才会为自己的投资做出正确决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