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文中涉及到的个股仅作为案例分析,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人前期的许多文章的写作灵感,都是与网友互动的结果,有的网友很专业,他们还向我提供许多投资思路,真的挺感谢他们。

在与网友互动的过程中,有的网友向我表达溢美之词,我还真承受不起。

事实上,我的许多投资决策都是来自于卖方的研报,我所做的无外乎是对研报内容进行多方核实,然后及时反馈给大家而已。

我想和大家大致沟通一下如何利用研报来指导自己的投资,使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关于投资,大家一定要搞清楚一点,我们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赚钱,只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最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为投资服务。

这就足够了,我们没必要什么事情都要实地作调研,这不现实,而获取信息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研报。

至于研报的来源,我的是来自圈里的朋友,慧博终端、wind(现在不用了,觉得太贵,不划算),至于大家,你们就得自己想办法去找你需要的研报了。

有的网友可能会说,这个市面上的研报那么多,况且前些年经常出现有些券商与上市公司串通起来,利用研报坑普通股民,我们现在还能相信研报吗?

能信!

前些年,的确有不少上市公司与券商媾和,在股价达到相对高点的时候,利用券商研报掩护出货,最近两年,这种情况还是有,但是已经不普遍,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有的网友会说,我看研报的时候,一个个都把上市公司夸的天花乱坠,我怎么去甄别呢?

这个问题好。

看研报一定要注意一点,你不要盯着结论看,一定要盯着逻辑看。

关于逻辑这个词,大家一定不陌生,老李最喜欢用这个词了,我投资最讲究投资逻辑,若只告诉我某个票会涨,能涨到多少,我死活不会买的,除非你告诉我这个票的投资逻辑才行。

我们拿电解液材料,六氟磷酸锂的投资机会为例进行解释。

如果前期有研报仅仅告诉我,六氟要涨价了,要涨到多少多少,这种研报不值得看,因为它没有告诉你产品涨价的逻辑,没有经过细化分析的研报一文不值,所以我一般不看只有三两页的研报,看研报就要看有深度的,文章很长的。

后来,我看了好几个研报,都是深度分析,这些研报能够说出六氟涨价的推动因素是什么,并且指出这次涨价不是补库存,而是供需结构的反转,同时指出六氟涨价的周期在2年左右,产品涨价能够迅速传导至相关上市公司,使其业绩增加等关键信息。

大家看,这个投资逻辑还是很严密的。

看到这里,你就可以马上布局了吗?

还差一步!

你要通过各种方法去验证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即使你投资之后也要持续跟踪六氟的价格变化,对六氟价格的追踪,你可以在专门的化工产品网站上去查相关数据。

在核实未来2年六氟价格上涨之后,你就可以从研报中找受益于六氟价格上涨的上市公司。大家记住,我说的是在研报中找,不是自己在股票软件中查,更不是在百度上查。

写到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诀窍。

如果某一段时间,有数家券商就某个行业的某个产品的投资价值,进行深度报道的时候,这就要引起你的注意。这也许是你投资的好机会,在对信心进行快速甄别之后,要抓紧布局。

当然,对于上市公司产品价格上涨的投资逻辑,你就得去分析,这个价格上涨是短期上涨,还是中期、长期上涨,上涨时间的不同,投资思路自然不同。

短期上涨半年之后可能就会结束,正如当前的顺周期行情,中期上涨会持续2年左右,长期上涨会持续2年以上。

就我个人而言,我对短期上涨的逻辑从来不布局,我只会就中期、长期价格上涨逻辑进行布局。

我举六氟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价格上涨的投资机会,其实六氟价格上涨的核心原因还在于需求量的增加,量价齐升才是六氟的真正投资逻辑所在。

由此可知,即使某个产品的价格不会上涨,建立在产品需求量增加之上的投资逻辑同样存在。

正如前一段时间正极材料相关上市公司的上涨,就是建立在量增的投资逻辑之上,容百科技就是建立在这种逻辑之上,具体我就不详细说了。

我们从研报中找寻具有量增、价涨的投资机会,那么哪些行业才会出现这种机会呢?

肯定是未来产品渗透率不断提高的企业!

未来,产品渗透率不断提高的企业,其景气度肯定高,其所在的赛道肯定是优质赛道。

这就是我最近2年不断在新能源与白酒中寻找投资机会的核心原因,这更是我把研报研究重点聚焦于这两个行业的原因。

就拿白酒来说,受益于消费升级,未来有实力喝好酒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而当前好酒在酒类的渗透率还是非常低的,未来还有很大的渗透空间。

更不用说,光伏与新能车最近几年的高渗透率是完全可以期待的,并且是数倍的增长,这种渗透率还是很惊人的。

产品渗透率高,自然意味着增量的出现,如果在出现增量的基础之上,价格能够同步上涨会更好。

当然,这个问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当你带着量增的思路去投资的时候,就相当于你要找高个子,你去了山东,而不是广东,你投资成功的概率就大增。

概率确定之后,就得找赔率,也就是说,先保证能赚钱,再考虑赚更多的钱。

再往后就得考虑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一般情况下,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产品的价格就高。

再然后,就得考虑,生产产品的企业越强大,他是不是就越牛?……等等因素。

带着这个思想,你在研报中去找符合条件的相关上市公司,当然也少不了通过研报提供的财务信息,去印证这家公司是否符合相关条件,这些我放在以后说。

时间不早了,就讲那么多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