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后,网上有传言,你的手机就是一个随身检测器,可以随时了解你去过哪儿?包括武汉。

真实情况如何,在14日工信部举行的媒体通气会上,工信部和三大运营商大数据防疫的神秘面纱揭开。

工信部媒体通气会。图片来源:工信部

三大运营商开放14日内访地查询,供用户自证行程

在2月14日举行的媒体通气会上,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称,目前,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在得到用户授权的情况下,基于电信大数据分析,向用户提供本人“14天内到访地查询”服务。也就是说想要证明自己最近14天没有到过疫情严重的地方?发个短信到运营商就能知道。

随着企业复工和返程高峰的到来,此服务可用来辅助证明你是否离开城市或者由异地返回。该服务免费提供。

查询方法:

一、电信用户

编辑短信CXMYD#身份证号码后四位到10001,授权回复Y后,实现“漫游地查询",可查询手机号近15日内的途径地信息,不提供准确位置、逗留时间等。

二、移动用户

编写CXMYD,发送到10086,再依据回复短信输入身份证后四位,可查询过去一个月内去过的省和直辖市(无地市)。

三、联通用户

发送短信“CXMYD#身份证后4位”至10010,系统验证通过后,提示近15日内的漫游途经地信息。

联通手机营业厅APP最近推出了疫情防控行程助手,具体操作如下:

漫游行程信息查询服务,可助力政府防疫部门针对高铁、机场、高速等防控区域流动人口是否途经重点区域的识别;助力企事业单位恢复生产时对员工是否途经重点区域的识别;助力医院对来访病人是否途径重点区域的识别。

运营商提醒:此业务为公益服务,查询信息仅供参考,不排除边界漫游的可能,不作为最终判定依据。

另外,目前查询功能针对的是用个人身份证号注册的手机号码,如果是单位手机,没有绑定个人身份证号无法查询。另外,为了防止用户恶意查询,3大运营商都只能每人每天免费查询10次。

同时,三大运营商还强调称此业务为公益服务,漫游信息可用来辅助证明用户的轨迹,但是最终是否采纳,还需要通过有关部门核验。

大数据分析能否找出患者?

中国联通副总经理买彦州称,中国联通在短时间内研发了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用来支撑疫情防控工作,平台具有疫区人群流动监测、返程复工人群流动监测等功能,可以直观地通过可视化展现,可让相关部门及时研判疫情。

韩夏也称,利用工信部推送的数据,地方联防联控机制相关部门比对当地旅游、交管、出行等数据,摸排出重点人员,为基层防控筛查提供精细化数据支持,受到地方政府普遍认可。

是否可用大数据查找密切接触者?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表示,电信大数据来源于公众通信网络中的基础数据,可以较为准确的统计分析全国各省市以及重点区域人员流动,一般可以分析到区县级流动和分布情况。

刘多称,通过电信大数据,可以统计分析全国特别是武汉和湖北等重点地区的人员动态流动情况,分析预测确诊、疑似患者及密切接触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动态流动情况,支撑疫情防控部署。

能否解决流动人口瞒报行程的情况?

韩夏称,“流动人口是指整体数据,我们主要是分析从武汉和湖北流出到全国各地的人群,对于确诊的、疑似和密切接触者,我们与卫健委建立了联动机制,根据他们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流动分析。”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图片来源:工信部

刘多称,基于电信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全国电信用户的流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疫情防控和相关工作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

“比如,对人员返城流动情况、城市企业复工复产相关情况,地区物资资源情况进行分析和综合判断等。”

“但对于疫情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大家所关注的拐点,需要综合各方面的数据和因素,以及医疗等相关专业分析模型,电信大数据是其中的重要数据来源之一。”

另外,韩夏称,目前电信大数据分析在疫情防控上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在应用上也还存在一定难点和困难:

一是大数据资源统筹还需加强,例如医疗、交通等信息,使得大数据分析更全面、更精准;二是对疫情防控的支撑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在实现对疫情的风险评估和精确预测研判方面,还需要医疗、气象、人口等专业领域的协同。

如上所述,电信大数据可检测用户访地,那会不会泄露或侵犯用户隐私?

韩夏称,按照联防联控机制及卫生防控部门需要提供相关数据,数据仅限于疫情防控的需要。

韩夏还称,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分析从武汉或者从湖北漫游出来的到各地市的一些人员流动情况,提供给国家及各地联防联控机制,帮助进行态势分析,这些数据不涉及到个人信息,是一个整体人员分布情况。

“另外,通过结合卫生防疫等其他部门数据,可以进一步对确诊、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的分布等进行分析研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进行了数据脱敏处理,相应数据供联防联控机制参考,不对公众开放,严格落实个人隐私保护的有关要求。”韩夏称。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