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晋南黄土高原,有一种共同的民居叫做地坑院,又名地窖院,它的制作方式比较共同,便是在一块平坦的土地上进行开挖,地坑院制作的大小取决于家里人口劳力的多少,人口多了就挖大一些,深度都在5米左右,然后在四周往里打洞,一孔窑洞深度都在10米左右,一般人家都以12孔窑洞居多,窑洞分为主窑偏窑,还有放置耕具和养家畜的窑洞,这种民居方式冬暖夏凉接地气,早在4000多年就已存在,至今人有不少人还寓居在里面。

但是地坑院是怎样排水的,一直是很多南方网友想要了解的真相,一个周末,带着网友的疑问,小编来到一个保存相对无缺的地坑院,这座宅院是典型的四方形黄土地坑院。站在宅院上面看到一位大妈从窑洞里出来,和大妈打过招待,来到了她家的宅院。

热心的大妈走到宅院外面把咱们迎来回来,这个镜头拍的是大妈家进宅院的门洞,门洞的巷道有5米左右,相当于半间窑洞的长度。

大妈得知咱们的来意后,热心的给咱们当起了讲解员,大妈说她姓郝,今年76岁,这个宅院是个上百年的地坑院,是她后来从他人手上买过来的,宅院南北各有3间窑洞,东西3间,这个宅院有2亩多大,自己的老宅院也在邻近,后来家里孩子多4个女儿1个儿子,她和老伴就从他人手上买了这个大宅院。

说起地坑院要是下大雨这是怎样排水的,郝大妈笑了笑说,卖个关子,你们自己找找就在这宅院里。? ? ? ? ? ?

咱们几个人在宅院里找了半天,也没有发现排水设备,大妈带咱们走到朝南的当地,指着地上的一块青石磨盘,她说这个当地便是收集雨水的旱井。

大妈让同行的一个朋友掀开石磨,咱们打着手机手电筒往里看看了,看到旱井里还有水,大妈说这个旱井是宅院里十分重要的东西,这个宅院一百多年,这些年里的雨水都流进了这个旱井里,就算是连着下1个月的连阴雨都不怕。但是几个人看了半天也没有看出端倪,这井口显着高出许多,这雨水又是怎样流进去的。

这个时分大妈折腰掀起了几块砖头,她说往这看,你们发现没有这个靠南的墙角显着低于其他当地,下雨水都会汇集到这里,然后通过这个进口流进和它紧挨的旱井里,这个才是真实的进口,旱井是收集雨水的当地,一般的地坑院旱井深度都在6米靠上,3米以下是个大肚子,里面能有个3米宽,她家旱井的2米处还有个斜洞,是用来冬天存储红薯和萝卜马铃薯的,旱井里湿度大,黄土层保温冬暖夏凉,十分合适保存红薯马铃薯,权当是个不用电的土冰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