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隆重表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其中,全国财政系统有21个先进集体、29名先进个人受到国家表彰。《中国财经报》日前开设了“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路上的财政人”专栏,展现他们的过硬实绩和感人事迹。

3月23日,该专栏报道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湖南省平江县泊头村第一书记刘斌樑的扶贫故事。

汨水之滨的驻村赞歌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刘斌樑

他是村民口中的“好书记”,是单位的实干家,是村两委心里的“领路人”——他叫刘斌樑,是财政部的一名青年干部、湖南省平江县泊头村第一书记。

财政部与平江有割舍不断的情缘,持续帮扶该县19年。原中央监察委员会驻财政部监察组组长、老英雄喻杰的家乡就在平江县丽江村。他退休回乡带领村民奋斗创业的故事至今仍在当地广为传颂。

2017年起,刘斌樑接受组织委派,先后担任平江县丽江村、泊头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斌樑接手泊头村时,该村还是典型的集体产业空壳村、党建涣散村,全村共195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83户503人。

面对极其繁重的脱贫任务,刘斌樑积极转变角色,紧抓快干,实现了从部委干部到扶贫一线村书记的快速切换。驻村期间,他扎根基层、身先士卒,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担当精神、得力的工作举措、有效的机制创新,带领干群修建道路、修缮水利、改造电网、接通自来水,建成产业扶贫基地,在革命老区打造出“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强党建 做先锋

驻村之初,刘斌樑就坚持发挥共产党员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治理中的带头及核心作用。为此,他积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党员佩戴党徽、党员家庭挂牌亮身份,还大力开展党员主题日、党员义务劳动、党员讲党课等一系列活动,营造“我是党员我带头,我是党员我奉献”的浓厚氛围。通过加强党性教育,进一步凝聚党支部和党员的向心力,增强工作合力,提升党员干事创业的动力。同时,他多次组织党员外出考察,与友村开展支部共建,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做法,开阔视野思路。在工作中,他注重培养后备力量,将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组织认可、群众公认的党员吸收进入支委班子,夯实党的组织基础,保持工作连贯性。

通过建强党组织,党旗在丽江、泊头两村飘得更“高”了。刘斌樑带领两个村的广大干群齐心协力,两年内完成了丽江村和泊头村149户500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他本人也获得“2020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2018年度“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9年度财政部优秀共产党员、平江县“实干担当、建功一线”优秀干部等荣誉。

担重任 谋发展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刘斌樑坚持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农户群众中。几年来,他克服同当地群众存在的语言交流困难,登门入户造访1000余户村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累计写下了50余万字的工作笔记。

在刘斌樑的扶贫路上,留下的是满满的爱和感动:自费为村内75位80岁以上老人送生日蛋糕和生日礼物,并和村干部一起为老人们祝寿;积极对接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网络机构,筹款累计30万元,用于关心和帮助大病及重病患者、家庭困难户、贫困家庭学生;组织建设2处村民服务中心、5处文化公园和3处活动广场,儿童乐园、阳光足球场各1处,每周为村民和留守儿童播放公益电影,建设泊头农民夜校,并为村民讲授党建、技术、教育、法律等系列课程,建设村级广播站,每周播报2—3次,普及党和国家政策、安全防火等知识;落实住房安置政策,帮助两村89户274人危房户、无房户解决住房,实现住房安全保障率100%。刘斌樑还积极沟通协调,妥善解决了垃圾集中处理、土地及经济纠纷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群众的获得感由此得到极大提升。

坚持物质精神双帮扶是刘斌樑一以贯之的扶贫理念。在他看来,物质扶贫主要以产业发展为抓手。为此,他建立起“致富带头人+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年产值300万元的酱干和苗木产业,引入300万元民间资本开发竹筏漂流项目;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扶贫产业,与同仁堂合作种植中药材,引入碧桂园投资2.3亿元建设田园综合体项目,提供200多个家门口就业岗位,帮助500多名群众实现脱贫,村集体收入也实现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在精神扶贫上,刘斌樑开办农民夜校、农村广播站,帮助农民丰富知识技能、增强致富本领、克服“等靠要 思想。刘斌樑还重视教育扶贫。通过新建教学楼、改善教学环境,开办乡村电影院为留守儿童开阔视野,倡导并助力加义镇设立1000万元教育基金,资助困难家庭学生等多种手段,实现扶贫先扶智,切断贫困的代际传播。

抓治理 求创新

2020年7月,平江县委、县政府发布文件,正式在全县推广“三人小组”机制,刘斌樑是这一机制的主要建立和推动者之一。

在积极探索村级组织治理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刘斌樑将村民小组“单一组长”制变为“三人小组”制,由一名组长、一名党员和一名村民代表组成,使村级治理进一步下沉到组级,有效打通乡村治理最末端。该机制充分调动组级、村民参与公益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历史遗留问题,对于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做好厕所改革、垃圾分类等工作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三人小组”村民自治机制构建起村党支部统筹领导、村民小组协同共进、村民齐心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为巩固脱贫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动力,并自下而上地推动了镇县市乡村治理模式的变革。目前,“三人小组”机制相关做法已被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纳入《中央和国家机关驻村第一书记典型案例》。

守初心 严律己

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刘斌樑几乎全部时间都扎根在村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创业,从未有过周末、假期,每年除夕都在陪伴孤寡老人、贫困村民中度过,因此连续3年没有回家过年。对此,他的父母不但没有抱怨,还以行动支持儿子的扶贫事业。在引进家乡浙江的小香薯时,刘斌樑的父母为保证运送途中种苗“不发蔫”,凌晨就出发,在货车内蜷缩一夜,行驶800公里送到湖南平江,为当地百姓送来致富增收的希望。此事在当地广为传颂,成为干部党性教育的典型案例。

无论是在日常生产生活的田间地头、农家小院里,还是在汛情、旱情、疫情的一线防控中,刘斌樑总是靠前指挥、带头冲锋,让当地广大干群深受感动和鼓舞。

2020年,面对突袭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刘斌樑带领村干部冲在一线,迅速成立疫情联防工作指挥部,严格落实隔离措施,在村界间设24小时关卡,确保“内防扩散、外防输出”;通过标语和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引导群众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他们一些好的做法得到平江县政府认可和其他乡镇的借鉴。

2021年,在驻村工作的第5个年头,刘斌樑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可以说,刘斌樑的事迹是他在汨水之滨辛勤耕耘的真实写照,是一首传颂在中华大地上的驻村赞歌,也是遍及大江南北、成千上万扶贫干部8年来艰苦奋战的缩影。

原载于2021年3月23日《中国财经报》

供稿:财政部驻平江县定点扶贫工作队

一审:李杨超、尹志伟

二审:宋高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