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考能力是自己唯一能完全控制的东西,没有正确的思考,就不会有正确的行动。

1

1、一个发人深省的笑话

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各国的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吗?”学生都说“不知道”。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 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这则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的确发人深省。

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帖周到,从来就没有想到什么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虑、去想办法、去解决、去处理的。 当孩子遇上困难时,父母常常不加思索就帮孩子把困难解决了。慢慢地,当孩子再遇上困难时,自己也不愿意思考,就指望父母的帮助。长此以往扼杀了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2、一个大学老师的抱怨

半年前,有位大学讲师抱怨说:现在的学生,真叫人很无语。她曾带着几名学生去校外参加社会活动,途中迷路。还以为有这些男孩子在,情况会好些。万不料 这些快20岁的男人,一个个满脸惊恐,小绵羊一样的牵着衣角跟在她身后,对一路所走过的路,全然没有记忆。

她也曾带过海外生,那些孩子就完全不一样。海外生非常成熟,跟他们在一起,作为女性,自己始终是被照顾的对象。带国内生时,感觉自己还要承担妈妈的职责,心好累。

3、一个美国女孩的故事

有一次,美国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比尔问一个七八岁的女孩:“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女孩很自信地答道:“总统。”全场观众哗然。

比尔做了一个滑稽的吃惊状,然后问:“那你说说看,为什么美国至今没有女总统?”女孩想都不用想就回答:“因为男人不投她的票。”全场一片笑声。比尔:“你肯定是因为男人不投她的票吗?”女孩不屑地说:“当然肯定。”比尔意味深长地笑笑,对全场观众说:“请投她票的男人举手。”伴随着笑声,有不少男人举手。比尔得意地说:“你看,有不少男人投你的票呀。”女孩不为所动,淡淡地说:“还不到三分之一。”比尔做出不相信的样子,对观众说道:“请在场的所有男人把手举起来。”言下之意,不举手的就不是男人,哪个男人“敢”不举手。在哄堂大笑中,男人们的手一片林立。女孩露出了一丝轻蔑的笑意:“他们不诚实,他们心里并不愿投我的票。”许多人目瞪口呆。然后是一片掌声,一片惊叹……

女孩在没有任何人提示或帮助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对主持人的提问作出从容的作答。这种思考的能力正是许多中国孩子所欠缺的。

人的思考能力是自己唯一能完全控制的东西,没有正确的思考,就不会有正确的行动。那些成大事者都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让问题成为人生的难题。可以说,任何一个有意义的构想和计划都是出自思考,思考可以支撑起人生。但 敏锐的思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严格的训练和培养的。所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每一位父母必须牢牢把握的家教关键,是诸多教子课题的“重中之重”。

4、一个错误的习惯

这个错误的习惯便是把讨论的问题变成立场问题。

5、为什么我们难以培养独立思考的孩子

立场多,表态多, 禁区多,结论多,甚至还有不能触碰的论断。导致了我们的课堂教育,几无思考的空间留给孩子。

孩子们接受固化的结论多了,自然而然也就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人一旦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就会走向两个极端。一类是彻底性心智退缩闭锁,身体已是青年,心智仍是幼婴,几无生活自理能力。另一类就是陷入思考匮乏恐慌,于混沌中徒劳挣扎——我就遇到过这种类型的孩子,他们把凡事抬杠顶牛,理所当然的当成独立思考。觉得我跟你们大家都不一样,你说东我往西,你追狗我撵鸡,这就算是独立了,就算是独立思考了。

所以我们在日常交流中,经常会磕磕碰碰。有些人无论你说什么,他都急忙忙叫一句:不对!应该是这样……可你听半晌,到底应该是哪样,他却是连话都讲不明白。只是他们没有受过正统独立思考训练,只能是在琐碎的细节甚至是文字的措辞乃至排列组合上执拗。

那么,真正的独立思考是个什么情形?又应该如何训练呢?

6、培养独立思考的方法

要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大致需要五个步骤:

第一步,尊重事实,抛弃成见

这意味着你首先能够区别事实与结论,区分陈述与观点。美国有些小学校,从小学生开始就进行这种教育。而我们,则需要养成这个习惯,否则无以进入下一步。

第二步:定义好自己的问题

老实说,这几乎是中国人所面对的最大的坎,现实中,许多人说话完全是无厘头风格,多半情形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所面对的问题是什么,不知道没关系,受过独立思考训练的人,也仍然许多人在这里懵懂困惑。只要记住从你的问题表述中,去掉情绪化,让问题具体而明确,大致就能过这关了。

第三步:在假设边界下思考

有些专家会建议采用图表式,饼图柱形图什么的。因为许多人所面对的问题,根本不是大脑能够转过来的。但多数国人没有动笔纸的习惯,没有也不要紧,不妨先沿着前两步这么往下走,走来走去,一旦养成良性思考的习惯,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手中不知何时多出支笔来。

第四步:找反例推证

到了第三步已经有结论,那就在这里先否定它,任何结论都可以否定的,你只需要反面的材料证据。最后是正反两方面的资料比对。到这时你会发现,人世间 鲜少有绝对一面倒的事情,但只有对双方的利弊做过全面性的斟酌,你才有可能找到利最大而弊最小的人生方案。

第五步:团队讨论

当然,即便你没有小组,但狐朋狗友总能找到几个。跟他们聊聊天,这时因为你做过充分的思考,问题表述时清晰明确,不至于让自己成为哼哼唧唧的负面情绪倾泄罐,不至于惹人嫌。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朋友们随口提出的一些建议,才能并入你的思维中,修正甚至颠覆你原有的想法,然后再慢慢的做出合乎你切身利益的选择。

2

附1:丘成桐:训练逻辑思考是中学最重要的科目

丘成桐,美籍华人,国际著名数学家

中学是培养人才非常重要的阶段,所以非常愿意和中学生交流。由于中学生数学奖的评选,我也了解了国内中学的一些情况,总的来说很不错,但是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其实我没有受过教师的训练,也没有在中学教过书,我今天来到这里,主要想结合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谈 我对中学教育尤其是中学数学教育的看法

语言、数学、写作是三门最重要的功课

西方的教育,从小学开始就 训练小孩子的表达能力,无论语言和文字的技巧都得到良好的训练。一般来讲,受过这种训练的孩子都能够毫无困难地在集会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科研的成果,因此他们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发挥自己的意见而得到老师跟同学的重视。我们常常讲,中国的学生为什么到了美国念研究院,讨论的时候比不上国外的学生,我想这是他们从小训练出来的一个结果。

除了语言以外, 推理是西方教育很重要的一环,因此数学是中学和大学最受重视的一门学科。欧氏几何定理不见得对社会有直接贡献,可是它的推理方式却是最有效的逻辑训练。

以前,美国主要的大学非常看重两门学科, 一个是语言,一个是数学。语言和数学不能够得到高分的话,他们基本上不会考虑接受你做他的大学生。最近还加了一个写作的能力,三门, 语言、数学和写作,这三点是美国所有名校最重视的训练

很多美国中小学还加上基础的法律训练。懂得法律和遵守法律是现代国民应有的知识和操守。

平面几何提供了中学期间唯一的逻辑训练

平面几何的学习是我个人数学生涯的开始。

在中学二年级学习平面几何,第一次接触到简洁优雅的几何定理,使我赞叹几何的美丽。欧氏《几何源本》流传两千多年,是一本流传之广仅次于《圣经》的著作。这是有它的理由的。它影响了整个西方科学的发展。17世纪,牛顿的名著《力学原理》的想法,就是由欧氏几何的推理方法来构想的。用三个力学原理推导星体的运行,开近代科学的先河。到近代,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的基本想法是用欧氏几何的想法构想的。

平面几何所提供的不单是漂亮而重要的几何定理,更重要的是 它提供了在中学期间唯一的逻辑训练,是每一个年轻人所必需的知识。平面几何也提供了欣赏数学美的机会。

最近我很惊讶地听说,很多数学教育家们坚持不教证明,原因是学生们不容易接受这种思考。诚然,从一个没有逻辑思想训练的学生,到接受这种训练是有代价的。怎么样 训练逻辑思考是比中学学习其他学科更为重要的

将来无论你是做科学家,是做政治家,还是做一个成功的商人,都需要有系统的逻辑训练,我希望我们中学把这种逻辑训练继续下去。中国科学的发展都与这个有关。

我个人认为,即便在目前应试教育的非理想框架下, 有条件的、好的学生也应该在中学时期就学习并掌握微积分及群的基本概念,并将它们运用到对中学数学和物理等的学习和理解中去。牛顿等人因为物理学的需要而发现了微积分。

而我们中学物理课为什么难教难学,恐怕主因就是要避免用到微积分和群论,并为此而绞尽脑汁,千方百计。这等于是背离了物理学发展的自然的和历史的规律。

至于三角代数方程、概率论和简单的微积分都是重要的学科,这对于以后想学理工科或经济金融的学生都极为重要。

美国中学重视通识教育

人总是希望找到各种理由,使得有时间去做他喜欢的事。就如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行,因为这是它的能量所容许的,但有其他能量激发这些电子后,它可以跳跃。对孩子的学习,我们也需要有新的能量激发使它跳跃。

这种激发除了考试的分数,也来自老师的课堂教学,例如一些有趣的问题,或者非常有名的数学家的故事,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历史上有趣的故事很多,值得学生们学习。

美国的中学注重通才教育,数学以外的学科,例如文学、物理学、哲学,都会刺激学生的思考能力,值得鼓励。

中小学要特别重视独立人格培养

假如学生在学校里不能学习与人相处,并享受到它的好处,就不如在家里请一位家庭教师来教导。但现代社会乃是一个合群的社会,学生必须学习与同学相处,并尊重有能力有学问的老师和同学。

学生必须懂得如何尊重同学的长处,帮助有需要的同学。学生要培养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团队协作的精神,对周围人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等等,并在这种环境中去训练自己。

美国的教学体系,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虽然这也不见得是一个理想的体系。

比如美国的高中和大学对成绩就不给出分数,只给出A、B、C、D。这不是件坏事情,可以削弱学生之间不必要的竞争。为分数而斤斤计较以及争夺班里的第一名,会破坏学生之间的合作,集体的力量得不到尊重。中小学教育里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独立人格和品性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特点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肯定。

不少学校把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按头一个字母缩写成“PRIDE” (荣誉),即Perseverance (坚持),Respect (尊重),Integrity (正直),Diligence (勤奋),Excellence (优秀),作为学生自我要求的基本要点。这种美德的评价要尊重人的本性。对于学生本人,要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

对中学生来说,永保一颗纯真的童心,保持人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和创造能力,展示自己的个性,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衷心地希望在座的各位可爱的孩子们快快乐乐、健康地成长。

3

附2:日本学生如何用“分类”训练思维方式

文 | 唐辛子(旅日学者)

我家小学生在三年级一学期的时候,学了一篇名为“分类”的文章,回到家,小学生就对我说:“妈妈,你知道我们班的白滨君是如何给猫分类的吗?”

“哦?”我很好奇,问:“你们班的白滨君是如何给猫分类的?”

我家小学生就说:“白滨君是按猫的胡子来分类的:卷胡子猫分一类;直胡子猫另分一类。”

这倒是个很有趣的分类法。我长这么老大年纪,还从不知道猫居然可以按胡子不同来分类的,于是让我家小学生将她三年级的语文课本拿出来,给我看看日本的小学教材里,是如何教孩子们学习“分类”的。

猫的N种分类方法

翻开“分类”这篇课文的第一页,首先是一个大标题“关于分类”,然后标题旁边是幅占满页面三分之二的大图画,这幅图画里画了许多猫,图画旁边写了一句话:“看看这幅画里的猫,然后分类为二个或三个小组吧。”

我家小学生看完这幅画之后,按猫的头巾和帽子不同,将猫做了“三角帽猫”和“红色头巾猫”的分类。而他们班上的白滨君,则按猫的胡子不同进行了分类。

翻到“分类”课文的第二页,这页上画着不同人的头像,整整一大页纸,只写着一个小问题:“将自己的想法和朋友的想法比较一下看看。”

问题旁边写着这样的提示:“大家都是如何分类的?分类的线索有什么不同?然后,寻找彼此想法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吧。”

在这一页里,还用浅绿色框框,特别标出了一个“重点”,这个“重点”的标题是“互相商谈很重要”,内容是这么写的:“在听朋友意见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朋友的意见与自己的意见,哪儿是相同的?哪儿是不同的?对朋友的意见,有不同的地方,就提出疑问吧。互相商谈,对于相互理解彼此的思考方法十分重要。”

用“分类”看清人的思维方式

接下来是一篇名为“分类”的阅读资料。这篇阅读资料稍长一点,大约有300字左右。写了些这样的内容:

在东西很多的时候,寻找出这些东西相同的特点,然后按这些东西不同的特点,将它们分别整理、归纳成若干份,就叫做“分类”。

我们去超市的时候,会看到蔬菜零食等放置的地方都不一样,这是为了方便客人找到想买的东西,按商品特长,进行的分类。

而我们自己,在无意之中,也在生活中进行着分类。例如我们若同时拥有几个抽屉和柜子,就会考虑:这个抽屉该放什么?那个柜子里又放什么?——这也是“分类”。

虽然说分类的方法,是寻找“相同特点”,但是物品的特点并不止一个。因此,看到的特点不同,分类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例如:我们要将衣服放进抽屉里。这些衣服可以按“使用人”不同进行分类:哥哥用的、姐姐用的、自己用的;也可以按不同的衣服进行分类:例如裙子、袜子、T恤;而相同特征的物品,还可以再做“细分”:例如T恤,可以分为长袖的、短袖的、无袖的;

分类,在我们做事或者思考问题的时候,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不同的“分类”,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看法和思维方式。

趣味“分类”作业让孩子学会尊重

在第二部分的“分类”阅读文结束之后,接下来是布置给孩子们的作业:将自己的日常用品做个“分类”,然后整理出自己的“分类”法,在全部同学面前进行发表演说。

我家小学生光学这一篇名为“分类”的课文,大概就学了整整三个星期,那几个星期每天翻来覆去都在学校在家里做“分类”。

这个“分类”学习,看似简单,其实对于孩子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思考方式的培养,是十分有帮助的。起码就我所注意到的,会有以下这么几点好处:

1:在思维方式上,可以学会尊重不同意见的人。当对方与自己想法不一时,并不是因为对方错、自己对,仅仅只是因为对方与自己的“分类”方式不同,所以思考方法会不一样;

2:在日常生活上,学会“分类”,能够有效地管理好自己的日常用品和时间。例如:将自己的日常用品分门别类存放,生活就不会零乱,需要物品会很容易找到;另外,学会将一天中要做 事进行“分类”,就会懂得轻重缓急,有效利用时间;

3:最后,“分类”其实还与一个词息息相关,那就是“细节”。我们常常说日本人做事认真,十分注重细节,而这份“细节精神”是如何培养出来的?正是通过“分类”的手法培养出来的。因为“分类”分到最后,就是“细分”和“微分”,这些“细分”和“微分”,在行动中体现出来,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细节精神”。

本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