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举世注目的北京冬奥会落幕。这场盛会是运动健儿奋力拼搏的舞台,也是中外文化互鉴、架起友谊之桥的舞台,更是彰显中国实力,书写中国答卷的舞台。北京冬奥会举行期间,赛场内外持续得到外媒鼎力报道。

《洛杉矶时报》刊文称,中国努力在冬奥会上向全球观众展现其技术创新。冬奥会开幕以来,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的智能咖啡机器、“独臂”机器人调酒师、送餐机器人遭到了全球关注,在电视节目与社交媒体上惹起一阵赞赏。

对此,南加州大学美中学院主任杜克雷表示,这些 “最高的高科技”技术背后,是中国想要在冬奥会传达他们不是所谓的世界工厂,也不只仅是一个制造业超级大国,而是想成为创新中心。

杜克雷以为,经过这一系列展现,中国正在经过科技证明为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行提供了重要保证,努力为海外留下良好的印象。

中时新闻网则写道,此次冬奥会张家口完成零排放绿色奥运里程碑。“火苗固然变小了,但它初次采用氢能作为火炬燃料,最大限度减少了碳排放,向世界展现了绿色低碳的开展理念。”

Delta CleanTech 的执行主席莱昂内尔·坎贝茨表示,北京冬奥会是第一届碳中和冬奥会,它有可能改动今天的世界,为碳中和目的铺平道路。“北京冬奥会初次完成完整依托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阳能微风能)供电,这一点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冬奥会是一场全球性的扮演,全世界的眼光都集中在北京。中国政府做出的这些努力向世界彰显了其对减排的注重。此外,这也让中国人民置信,中国将继续坚持碳减排道路。”

莱昂内尔·坎贝茨说,将来的冬奥会不只将被迫效仿,而且其他严重赛事和组织也能够从本次赛事中学习如何应用可再生能源和后勤规划来减少碳脚印。

《华盛顿邮报》聚焦北京冬奥会上的暖和:“这次北京冬奥会固然天气冰冷。但是,暖和却无处不在。”文中写道,在情人节这天,闭环里的意愿者给大家送去了巧克力和便利条。一颗糖突破了闭环里的恐惧,人心的仁慈也突破了慌张。疫情期间固然是最严厉的闭环管理,但给每个人都留下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另据美联社北京2月20日报道,2022年北京冬奥会落下帷幕,史无前例的亚洲奥运盛事画上句号。

去年夏天的东京奥运会是初次在新冠疫情期间举行的奥运会,当时的开幕式和落幕式简直是空场。但北京“鸟巢”的座位上却有人数不多但充溢生机的观众。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落幕式上说:“我们欢送中国成为冰雪运动大国。”他说,本届冬奥会的组织工作“特殊杰出”,并称誉中国人及其组委会“以如此出色和平安的方式”呈现冬奥会。

报道称,从许多规范来看,北京冬奥会获得了胜利。事实上,北京冬奥会是相当平安的。当地意愿者讨人喜欢且热心助人。

场馆都到达了预期。在改造后的钢铁厂建立的新场馆——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冬季奇境和工业景观的诱人混搭。

报道称,流媒体观众在增加:截至19日,全国播送公司的数据显现,北京冬奥会流媒体播放时长为35亿分钟,而韩国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数据仅为22亿分钟。

此外据西班牙《世界报》网站2月20日报道,超越1亿美国人经过全国播送公司观看了竞赛。

据加拿大《环球邮报》网站2月20日报道,加拿大队的落幕式旗手伊莎贝尔·魏德曼说,关于在疫情期间停止了大量单独锻炼的个人项目运发动而言,光是聚在同一场地就曾经让人觉得是足够浩大的庆贺了。

报道称,本届冬奥会令人难忘的画面包括口罩和加拿大队的“露露柠檬”队服,还有“冰墩墩”——即冬奥会上无处不在的大熊猫不祥物。

人们还将记住冬奥会上身穿蓝白外套的意愿者、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奥运闭环中的参会者每天承受的检测、每栋建筑物外的围栏以及只能从大巴和列车里察看北京。

从“冰丝带”到首钢滑雪大跳台,每一处场馆都让人大开眼界,并具有共同的照明。

在那里,从谷爱凌到苏翊鸣、从马克斯·帕罗特到总是令人入迷的马克·麦克莫里斯,志向远大的年轻选手们制造了头条新闻。

在落幕式上,奥运火炬冉冉熄灭,人们的留意力转向随后的奥运会——巴黎的2024年夏奥会及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共同举行的2026年冬奥会。

监制/任帅

主编/谌伟春

编辑/李蕾蕾 赵浩天(实习)

来源/参考音讯网 光明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