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抗“疫”的号角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总部再次吹响,此次中山医院第三批抗疫医疗队进驻的是徐汇方舱医院。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来不及同家人当面道别,我们转身驰援。

当晚在宾馆短暂休整后,我们部分突击队员在护理部潘文彦老师的带领下再次集结方舱医院,为第二天的开舱做最后的准备。凌晨三点的马路上如此寂静,时间却提醒我们,没有硝烟的战斗即将打响。4月9日,我们从漕宝路隔离点紧急换防到西岸A馆方舱医院,短短十几天,两次“开荒”,所有人面临着非一般的挑战。但我们不怕,因为我们是“钢铁中山连”。

紧急的换防,打破了原本的工作模式。如何能守护好1000多人的方舱医院,护理模式急需改变。化零为整,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每排为一连,护理组队员两人一组,包干到连。很大程度上优化了流程,节省了队员们体力消耗,并落实了优质责任制护理模式,对病人病情的动态变化了如指掌,持续跟踪。新模式让所有队员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

护士站的小喇叭可是我们的“贤内助”,医生查房、场内消杀告知,开饭,核酸提醒,样样都能来帮忙,真是“小身材大能量”。

“前线”披荆斩棘 后方强力支援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由徐汇区中心医院葛春林副院长带队的医疗物资保障组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徐中心护理部陈金星老师在疫情封控期间努力协调各类急救仪器、防护用品及消毒剂的补给。多少次,看见的是她购买到红区物资的喜悦;多少次,听到的是她因不断协调物资而变得沙哑的声音……他们虽然不曾有身着“大白”的高光时刻,但对“战友”的爱都在这一份份的防护物资里。这就是我们背后的英雄,是我们出征的“铠甲”,守护着我们的平安。

突然的换防给物资供给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不断上升。为了尽快解决病人的基本需求,指挥部与枫林集团紧急调动资源,协调物资。从最开始的床上三件套升级为“豪华十件套”,囊括了所有病人入舱后的基本需求。随着天气的渐热,小电扇也加入了大礼包的行列,我们更被病人们笑称是“机器猫”。病人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方舱医院里的暖心故事时刻在发生

疫情来袭,有人畏惧、忐忑、紧张、焦虑,甚至会哭泣。方舱医院内收治了一些可爱的“小天使”,与以往工作面对的病人年龄层有所不同,舱内不仅有牙牙学语的小朋友,还有准备迎接高考的高中生,不同的年龄层就有不同的需求,对于这群可爱的孩子,我们也投入了更多的关心与照护。

“看到她,我就想起了自己的孩子。”

一天深夜,舱内收治了一名只有2岁的小宝宝,孩子入舱时发着39度的高烧,随时有出现高热惊厥的可能。当班护士立即联系医生并给予冰袋物理降温、酒精擦浴、备好压舌板及退烧药,责任护士时刻关注孩子体温的动态变化……小宝宝牵动着所有人的心。中山医院抗疫医疗队领队仓静副院长得知后特意嘱咐要为宝宝配送半流质饮食,保证营养的摄入;冯智凌组长还给宝宝带来了零食。乖巧的宝宝在大家的呵护下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看到她就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希望疫情早日结束,这样就能与孩子相面了……”一位队友感慨。

“我长大了也要做一个可以帮助别人的人。”

6岁的小安安是舱内最活泼的小男孩,迎面见到他时,每次都用清脆可人的声音呼唤我们“大白,你好!”这天,安安达到了出院的指征,可是他的妈妈还没有达标。母亲急于让孩子脱离这种环境,可安安不想离开妈妈。细心的王宜赟组长发现了安安的小情绪,在当天出院名单中找到一位警察叔叔护送他回家。这位身着制服的警察叔叔马上给了安安很大的安全感,“长大了也要做像警察叔叔那样,可以帮助别人。”

孩子们的“结拜”大哥

唐佳佳作为组长,被小朋友们亲切地称为“唐大哥”。打印作业,找他;辅导功课,找他;遇到困难,还是找他。渐渐的,他与小朋友们以“兄弟”相称,帮助舱内的小朋友消除了紧张、恐惧的心理,并积极配合我们的治疗。有这样一个大哥哥让他们很安心。

面对生死,每个人都不应成为旁观者

人生世事无常,方舱医院的一位病人家属突然病故,可他却无法见亲人最后一面,这种痛苦不言而喻。潘文彦护士长希望大家能多给予这位患者多一份关心,帮助他度过难关。杨焱焱组长回宾馆后想起了同事临行前塞在她行囊里的“奥利奥”饼干,第二天,杨焱焱带着这份吃了能“奥力给”的饼干来到了这位患者身边,将满满的正能量进行了传递,小伙子接过奥利奥,会心地笑了,他感受到了来自“大白”默默的关爱及鼓励。

一个视频通话,连接祖孙间的牵挂

徐奶奶进仓后就一直情绪低落、无心进食,责任组“小马哥”——马康发现了这一情况,耐心询问后得知她在挂念身处另一个方舱的孙子,可自己又没有手机,无法联系。“小马哥”用自己的手机加了徐奶奶孙子的微信,见他一切安好,老人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贴心的“小马哥”还请身边的志愿者帮助徐奶奶时不时与孙子视频。

“女汉子”也需要被照顾和理解

收治的病人中有一位女警官,因为工作繁忙,没有带任何生活物品就进舱了,她平时有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进入方舱后特别紧张焦虑。组长施琳琳了解情况后帮助她补齐了生活物资,联系医生落实基础疾病的治疗,还加了患者的微信,推送了很多疾病相关的科普知识,缓解了她的焦虑情绪。“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护理组时刻在践行。

这样的暖心故事还有很多……在舱内,我们都是“战友”,定要同心抗疫,一同“作战”。

凝聚党团组织力量,携手前行

当汗水一次次浸湿大白,模糊自己的眼睛及面屏,我们始终坚信,没有不会到来的岁月静好。职业使命、中山精神,都在此刻凝聚在一起。在医院党委、团委的领导下,我们披上战袍,奔赴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舱内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战友”,所有人对生命的热爱,像三山五岳巍峨,像江河大海澎湃,没有这样力量的整合,就不会有胜利的来到。我们定要齐心协力,并肩作战,携手前行,共同打赢这场“战役”。相信我们的力量,最终会成为撕裂黑夜的口,而光,将洒满大地。让我们坚定不移地相信,明天会更好!

作者:西岸A馆方舱医院护理组

点击“阅读原文”

“1+3+X”战疫!中山医院全力保障疫情期间医疗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