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

  关于公开征求《长沙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修改意见的通知

  为了满足居住在家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长沙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对《长沙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进行了初审。为增强立法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提高立法质量,现将《长沙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全文刊登,广泛征求我市社会各界的修改意见。修改意见请于2月19日前寄送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或者发电子邮件至609019753@qq.com。

  联系人:李保国

  联系电话:88668586

  邮政编码:410013

  地址:长沙市岳麓大道218号

  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2021年1月16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满足居家老年人的老服务养需求,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居家养老服务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村)为依托,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支撑,由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专业化服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志愿者公益服务共同组成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养老服务。

  第三条【工作原则】居家养老服务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以人为本、就近便利、统筹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制定并公布基本养老服务清单。

  基本养老服务应当优先保障符合条件的孤寡、失能、重度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特别扶助对象、重点优抚对象等人员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第五条【赡养抚养义务】老年人子女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扶养义务的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

  第六条【政府及社区职责】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领导,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居家养老服务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协调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建立与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做好本辖区内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第七条【部门职责】民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统筹组织、督促指导和监督管理。

  卫生健康、发展和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商务、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管理、医疗保障、数据资源管理、文化旅游广电等行政主管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相关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应当协助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第八条【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行业协会根据章程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建立居家养老服务行业自律机制,依法维护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合法权益。

  鼓励公民、法人和老年人组织、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其他组织以各种形式参与或者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第九条【媒体宣传】全社会应当开展尊老、爱老、孝老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尊敬、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养老服务宣传,倡导养老新观念,引导社会适应多元化养老模式。

  第二章服务设施

  第十条【规划编制】民政、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到详细规划。

  第十一条【设施标准】养老服务设施应当符合相关公共设施配套标准和设计规范,满足无障碍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卫生防疫、食品安全等要求。

  第十二条【项目配套标准】新建住宅项目应当按照每百户建筑面积不少于三十平方米且每处不少于三百五十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用房,与住宅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配套的养老服务用房应当符合老年人托养和日间照料需求,并在规划图纸中将养老服务用房予以标示。住宅项目分期建设的,养老服务用房应当于首期配套建成。

  已建成住宅项目无养老服务用房或者养老服务用房未达到规划要求和建设标准的,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每百户建筑面积不少于二十平方米的标准,通过新建、改建、购买、置换、租赁等方式配置。

  第十三条【配套设施管理】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新建住宅项目的养老服务用房纳入建设用地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并在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公告中明示。

  新建住宅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将养老服务用房移交给所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移交的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四条【审查及验收】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新建住宅项目配套建设进行规划审查时,应当按规定做好养老服务配套设施审批,定期将审批结果推送至民政行政主管部门,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统筹和管理工作。

  未按审批要求建设或者施工的,由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限期整改。

  第十五条【严格管控】未经法定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或者养老服务设施用途,不得侵占、损害或者擅自拆除养老服务设施。确需统筹综合使用住宅开发小区配建公共服务用房时,应当确保社区内住宅小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面积不减少。

  因建设需要确需改变的,应当依法按照不低于原有规模和标准就近补建或者置换。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期间,应当安排过渡用房,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第十六条【存量利用】区县(市)人民政府可以通过购买、置换、租赁等方式,利用本行政区域内适合的办公用房、厂房、学校、商业设施等场所,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

  鼓励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利用闲置的厂房、学校、公共设施、集体用房等场所,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

  第十七条【选址劝导】社会各界应当支持养老服务设施的选址与建设。

  民政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的公益宣传,做好养老服务设施选址解释工作。鼓励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组织以及志愿者开展养老服务设施选址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的宣传。

  第十八条【适老化改造】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推动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设施、公共交通工具、住宅小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推动老年人康复辅助器具、智慧养老设施的配备和使用指导。

  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对已建成住宅小区公共出入口、缘石坡道、轮椅坡道、走道、楼梯、电梯、厕所等服务设施实施适老化无障碍改造。优先支持老年人居住比例高的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支持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对纳入特困供养、建档立卡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按照标准实施适老化改造。

  第三章服务供给

  第十九条【服务内容】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托养、助餐、助浴、助行、助洁、助购、助医、助急等生活照料服务;

  (二)健康管理、保健康复、家庭护理等健康服务;

  (三)关怀探访、情绪疏导、心理支持等精神慰藉服务;

  (四)文体娱乐、教育培训等文化服务。

  第二十条【服务规范】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应当配备与服务项目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工作人员;制定服务细则,规范服务流程,明确服务项目、服务内容以及收费标准等,并在显著位置进行公示,接受相关部门、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监督。

  第二十一条【组织设立】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建或者依托第三方设立具备全托、日托、上门照护等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中心,在社区设立具备日间照料等功能的居家养老服务站。

  第二十二条【供养服务机构】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应当逐步转型为乡镇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基础上,拓展社会寄养、日间照料、上门照护等养老服务功能。

  第二十三条【村级养老服务】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指导村民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闲置的村集体土地、公共用房,因地制宜建设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通过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

  第二十四条【农村居家失能老年人】鼓励专业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乡村医生、农村养老服务机构中的护理人员发挥专业特长,为农村居家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对其家庭成员进行护理指导。

  第二十五条【留守人员关爱】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村民委员会协助做好辖区内留守老年人基本信息摸查、定期探访等工作,及时了解留守老年人生活状况和家庭赡养责任落实情况,提供相应援助。倡导将关爱服务纳入村规民约。

  第二十六条【居家养老服务组织运营】鼓励养老机构运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照护、日间照料、短期托养等专业化服务。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事业,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运营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应当全面提供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服务;运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应当根据所服务区域居家老年人的需求,针对性提供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服务。

  第二十七条【家庭养老床位】鼓励养老机构按照养老机构服务内容和标准,在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家中,设置家庭养老床位,提供规范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市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家庭养老床位实施办法,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八条【定期巡访】建立经济困难独居老年人定期巡访制度。区县(市)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自行组织或者委托养老服务组织采取上门探视、电话询问等方式,定期对经济困难独居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进行巡访,防范并及时发现意外风险。

  第二十九条【社会参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鼓励家政、物业、物流、商贸、餐饮等企业为老年人提供形式多样的居家养老服务。

  鼓励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开放所属场所,为邻近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服务单位和服务窗口应当保留人工咨询、现金支付等服务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优先、便利服务。

  第三十条【文化设施利用】文化旅游广电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内设置适宜老年人的文化娱乐场所,增加适合老年人的特色文化服务项目。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应当向老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为老年人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便利。

  第三十一条【康养产业】支持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餐饮、家政、教育、健康等行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健康养老、中医药健康服务、健康医疗旅游文化、健康管理与信息化、森林康养等康养产业。

  第三十二条【智慧平台建设】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全市统一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公布政府提供的基本养老服务内容、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名录及其提供的服务项目,提供养老政策咨询、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服务质量评价等,开展服务质量监督。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呼叫、应急救援、远程照护、在线预约支付、居家安全监测等服务,并与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平台融合。

  第四章医养结合

  第三十三条【基本医养服务】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进入社区(村)和居民家庭,指导并督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下列服务:

  (一)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提供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提供传染病预防、常见病、慢性病和多发病的医疗、护理、康复等服务,优先就诊、合理用药指导和预约转诊等基本医疗服务;

  (三)建立和完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为患常见病、慢性病等疾病的老年人开展跟踪防治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服务;

  (四)根据合作协议,在符合条件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内提供医疗服务。

  第三十四条【药物供应及结算】卫生健康、医疗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完善社区(村)用药、医保报销政策,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药物供应,为老年人在社区(村)治疗常见病、慢性病用药、家庭医生配药及医疗费用结算提供方便。

  第三十五条【农村医养结合】支持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与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统筹规划,毗邻建设,或者在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设立医疗专区。

  第三十六条【便捷就诊】医疗机构应当开通便捷通道,为居家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预约就诊、急诊急救服务。

  鼓励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科,提供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

  第三十七条【长护险制度】医疗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卫生健康、民政、财政等行政主管部门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上门诊疗、护理和家庭病床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鼓励保险机构开发商业性护理保险产品,为参保老年人提供个性化长期照护服务。

  第五章扶持保障

  第三十八条【财政政策】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养老服务专项资金,市、区县(市)两级留成的福利彩票公益金应当按照不低于百分之五十五的比例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

  第三十九条【政府资金扶持】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将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养老护理员培训和养老服务评估等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调整补贴项目、标准和范围,并向社会公开。

  第四十条【设施提供】新建住宅项目配套建设的养老服务用房或者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调整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的,按照国家、省相关规定提供给居家养老服务组织运营,具体办法由市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无偿提供给居家养老服务组织运营的养老服务设施应当优先优惠保障本辖区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第四十一条【人才培养】教育、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教育培养体系,支持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和培训机构开设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或者课程;支持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建设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在养老机构、医疗机构设立教学实习基地。

  第四十二条【人员培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落实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补贴政策。

  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应当定期开展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第四十三条【医护待遇】居家养老服务组织设立的医疗机构内执业的医师、注册护士和医技人员等专业技术人员,在职业资格、注册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与其他医疗机构内执业的同类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

  探索建立养老护理人员岗位补贴制度,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薪酬待遇。

  第四十四条【养老护理员技能竞赛】定期举办养老护理员技能竞赛,对成绩优秀者予以奖励。

  支持优秀养老护理员参加市级“五一劳动奖章”评选,推动国家级、省级“五一劳动奖章”的入选工作。

  第四十五条【子女护理时间】鼓励用人单位在老年人失能或者患病住院治疗期间,给予其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扶养义务的人一定的护理照料时间或者采取弹性工时、线上工作等方式,为照料老年人提供便利。

  第四十六条【志愿服务】本市探索建立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

  倡导邻里互助养老,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为高龄、失能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四十七条【工作机制】市、区县(市)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卫生健康、医疗保障、公安、市场监督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市、区县(市)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机制,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指导、评价和监督。

  第四十八条【医养结合管理】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监督检查医养结合机构的基本医疗管理,综合协调、督促指导各级医疗机构承担老年人疾病防治、医疗照护、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等工作。

  第四十九条【规划监督】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布局、规划设计、施工建设、验收等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十条【市场监管】市场监督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查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不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对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的特种设备安全、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十一条【财政资金监管】财政、审计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和有关规定,对政府投资举办或者接受政府补贴、补助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的政府补贴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第五十二条【安全监管】民政、应急管理、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对居家养老服务场所依法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消防救援机构应当对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实施消防监督检查。

  第五十三条【投诉举报】市、区县(市)民政行政主管等有关部门应当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投诉举报机制,受理并处理有关投诉和举报,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居家养老服务的正常秩序。

  第七章奖励惩戒

  第五十四条【表彰奖励】各级人民政府和民政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家规定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五十五条【养老护理员节】每年重阳节的次日为本市“养老护理员节”,开展优秀护理员表彰活动,提升养老护理员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同感。

  第五十六条【失信惩戒】市、区县(市)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严重违法失信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和从业人员实行信用约束、联合惩戒等措施。

  第五十七条【工作人员罚则】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在养老服务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本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理。

  (1)擅自改变配套的养老服务设施用途的;

  (2)未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并造成不良后果的;

  (3)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

  第五十八条【衔接性罚则】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章附则

  第五十九条【名词解释】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是指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服务机构;

  (二)养老服务设施,是指专门为老年人提供以生活照料为主,兼顾康复护理、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的房屋、场地、附属设施、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等;

  (三)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是指独生子女发生伤残且伤病残等级被依法鉴定达到三级及以上或者死亡、未再生育或者收养子女的家庭;

  (四)经济困难独居老年人,是指“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对象和低保家庭、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失能、部分失能且独自生活的老年人。

  第六十条【施行日期】本条例自年月日起施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