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盼望着,盼望着

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今日22时59分

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春(Start of Spring)

它意味着鸟语花香 万物生长

立春节后,植物转绿,焕发勃勃生机。人们可以清楚地注意到白天的时间变得更长,天气也愈发温暖了。

After that everything turns green and becomes full of vigor. People clearly can notice that daytime becomes longer and the weather gets warmer.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春天是早莺争暖树

是新燕啄春泥

是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天 就是勃勃的生机

春天是柳色早黄浅

水文新绿微

是绿如蓝的江水

是人面桃花相映红

春天 就是色彩斑斓的美好

古人将立春分为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

立春之日

二候蛰虫始振

东风送暖

三候鱼陟负冰

大地开始解冻

所以,对中国人来说

立春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它是二十四节气之首

是新岁的起点

是一个轮回的开始

立春之日亦有许多传统风俗

立鸡蛋

在中国,传说在立春、春分和秋分的时候,鸡蛋可以被立起。人们认为,如果有人能在立春的时候把鸡蛋立起来,他在未来就会交到好运。

In China, it is said that the egg can be set upright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Start of Spring, Spring Equinox day and Autumn Equinox day. It is believed that if someone can make the egg stand on the first day of Start of Spring, he will have good luck in the future.

放风筝

春天是放风筝的最佳时节。放风筝这项传统民俗活动在中国已有超两千年的历史。和煦的风中与亲朋好友一同在蓝天下追逐、欣赏色彩斑斓的风筝,是十分美好的经历。

放风筝可以帮助人们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它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在室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可以排出体内沉积了一整个冬天的浊气。

It can help build one’s health and prevent diseases. It also has the effect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speeding up metabolism. A breath of fresh air outside can discharge the foul smell accumulated in winter.

赏梅

绽放在冬末的梅,是春天的信号。立春观梅,更感几分春意之近。

梅花因其不畏严寒的特性而备受推崇。在中国,梅、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

The plum blossom, as it fights against the cold, is the most highly regarded. In China, the plum blossom, orchid, bamboo and chrysanthemum are praised as the four gentlemen of Chinese flowers.

咬春

“生菜乍挑宜卷饼”,和冬至吃的饺子一样,立春也有专属节日食品——春饼、咬春萝卜、春卷和一些时令野菜,这种尝鲜活动被称为“咬春”。

在中国许多地区,人们在立春的时候遵循“咬春”的习俗,会吃春饼,春卷,或是几口胡萝卜。

In many parts of China, people observe the custom of "biting the spring" on the first day of Start of Spring. They eat spring pancakes, spring rolls, or a few mouthfuls of carrots.

一年之计在于春

老人说

春季的每一天都不能偷懒

早起 早睡

早早地列下这一年的计划

就让我们一路抒情地

抵达春天的领地

开启新一年的篇章

监制/任帅

主编/谌伟春

编辑/李蕾蕾 张心怡(实习)

视频/卢珊珊

来源/人民日报 新华网 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