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公开报道,2019年国内有14个城市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它们分别是深圳、无锡、苏州、珠海、鄂尔多斯、南京、北京、上海、广州、常州、杭州、武汉、宁波、厦门。

人均GDP2万美元是国际上发达经济体的门槛,但它终究只是一个平均数,在经济格局复杂的中国,适用吗?

发达水平如何?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整理的数据可以看出,深圳位于第一梯队,剩下13城的人均GDP数据除逐渐减少外,相互之间差别并不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均GDP排名前列的城市其实与其经济体量并不相关,也就是说其中有一些经济并不发达的少人口三线城市,相比之下人均GDP就显得很高。比如珠海和鄂尔多斯,人口只有200万左右,GDP有3000多亿,人均GDP直接超北上广深。

不过即便如此,内地城市与港澳台相比,差距还是挺大的,即使按照后者18年的数据对比,澳门8.6万美元,香港4.87万美元,台北4.1万美元,即使最高的深圳,也只是台北的3/4左右。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此次上榜的以旅游业为主的珠海和资源型城市鄂尔多斯,并不是工业强市,可持续发展性相比其他大城市相去甚远。

有人说人均GDP水分大,但即使拿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年,单位:元)这个指标来比较,内地也没有一个城市能与台湾省匹敌。

但是这种简单的人均指标对比,适用于中国城市吗?

人均是基础,老百姓生活“指标”才是最重要

什么是所谓的生活“指标”?其实有很多,包括老百姓的衣(比如物价水平)食(比如食品安全)住(比如房价收入比)行(比如交通拥堵程度、通勤时间)。

一直以来我们都比较关注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和物价等经济指标,但很多人却忽略了一个城市的出行问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大城市往往对两轮电动车、三轮车等很不友好;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很方便,但其运营成本却成了不少地方的财政累赘。

先来看遭到到处封杀的两轮电动车和摩托车,我相信去过港澳台的朋友都知道,在这些地区电动车和摩托车是当地百姓非常普遍和廉价的交通工具,但是到了内地城市,却成了当地政府的眼中钉。为什么?因为交通事故率高?不安全?没错,但这是表象,根本问题在于内地城市的管理水平低下,只能一刀切,一“禁”了之。

再来看轨道交通。国内绝大多数城市的地铁都是由政府财政直接投资,投资主体比较单一,这就会造成资金不足、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目前据悉国内只有香港和深圳实现了对轨道交通沿线进行商业开发的商业化经营,以增加轨道交通盈利。

所以你看,一座城市的发达并不只是指标上领先,而是文明发达、适宜生活、幸福感、出行便利等各方面的。反观国内城市,如果不去破解国内城市竞争的利益之争,比如土地出让金、GDP,城市的生活成本提高了,包容性却下降了,GDP上去了,但活力没有了,可持续发展依然会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