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总有人在说地摊经营合法化的事。说风凉话的有,冷嘲热讽的也有,刚把孩子哄睡,放弃午休,谈谈这个事情。

其实我这个人对练摊这事有着独特的感情,20年前的在大学期间,我曾经也靠这个活着。

那时候,为了吃饱饭,我从同学那里借钱,跑到犄角旮旯里进货,然后在学校里练摊卖,遇见熟悉的女同学,当时感觉特尴尬。但是也没有办法,如果去市场上摆地摊的话,膀大腰圆的城管大哥有100种方法招呼我瘦弱的身躯。

所以说,对于练摊这事,我还是有一些发言权的。

其一,练摊小哥哥、小姐姐的货源大多是残次品,或者是杂牌子。

这个大家很容易理解,如果有人在地摊上卖NIKE、Adidas,即使是真的,它也不能是真的。

容我对“其一”点评一下:

最近几年,国家一直在鼓励从产品的质量上下功夫,也就是从供给端下功夫,不要总是生产低端产品,这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地摊经济”时兴之后,濒临破产的企业会不会“回血”再多活两年?

其二,练摊赚的钱其实就是省下来的租金。

我们知道,在开个商店或租一个商铺,地理位置不同,租金不同,地摊货就不用考虑这个。

但是,地摊货如果想卖得出去,就得足够便宜,否则谁还会冒着掉身价的风险去你那里淘货。

有一个事实是,但凡混到买地摊货的,大多是一些穷学生或者社会底层的人,他们是能少给一分钱,绝对不会多给你一分钱,最终赚的钱基本上就是节省下来的租金。

我对“其二”再点评一下:

政府鼓励地摊经济,对于商铺来说可不是好消息。本来商场就被疫情搞得“门可罗雀”了,地摊时兴之后,估计麻雀都“罗”不住了,商场周边的餐饮、娱乐业也多多少少会受到挤兑。

估计听完这两条点评之下,你一定会说:“老李,你反对地摊经济”。

事实上,此时此刻,我发自内心赞成“地摊经济”,结合当前经济状况,鼓励地摊经济合情合理。

我的理念是,在成人的世界中,永远不要说对与错,只能说合理或者不合理。

下面我给你拽一段看似鸡汤的文字: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里,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中,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他们做出的任何决策,不可能起到的都是好作用,这个决策在解决掉某个问题之后,总会出现一些副作用。

我们对这个决策的判断标准为:

只要能够解决当下最重要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好决策,至于这项决策的副作用,我们也得勇敢去承担。

我们举个例子。

刚刚改革开放那会,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造成不少污染,但是你不能说改开初期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错误的。

因为,在当时老百姓要解决的核心就是吃饱饭的问题,让老百姓吃好、喝好是头等大事,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慢慢解决。

后来,我们又提倡有质量的增长,开始治理污染,主张“金山银山不如青山绿山”,这种思路也是完全正确的。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今天的策略是正确的,来否定当年“全心全意发展生产力”的方针。

我可以负责的说,当前的“地摊经济”后期一定会消失,而现在却必须存在。

毕竟,一场疫情下来,整个全球市场都乱套了,国家鼓励老百姓练摊,就是为了让底层老百姓多挣一些钱来补贴家用。

从产品供给端来看:

工厂缺乏人手,即使有人,由于工厂产品所需要的原材料来自全球各地,其他地方遭灾,命都保不住了,谁还有心思为你提供原材料?生产端自然就萎缩。

从产品需求端来看:

疫情之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疫情之后,老百姓“宅”在家里,多样需求瞬间压缩为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端也跟着萎缩。

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当前面临的状况是:

尽管中国已经复工复产2月有余,但是由于世界其他国家仍然处于疫情折磨中,生产不足、消费也不足,一下子凭空消失许多市场,生产的东西自然就没人买了,广大农民工就失业了。

另外,由于疫情期间老百姓那点存款也折腾得差不多了,尽管生产恢复了,消费一时半会也上不去。

前几天,总理指出“6亿人月收入1000元”,虽然只是一个大概的数据,但是基本情况大差不差。

尽管全国人均收入3万元,人均存款6.3万元是一个事实,但是全国有5.6亿人压根没有存款也是一个事实,这5.6亿人是被强行平均进来的。

为了这5.6亿人有口饭吃,地摊还是要摆起来的。

地摊摆起来,老百姓有口饭吃,心里就不慌了,也不会想什么歪点子了。

你想想看,几个无业游民聚在一起没事干,他们不得琢磨赚钱的法子,若他们连练摊的机会都没有,不犯罪才怪。

不过,大家要知道,中央鼓励地摊经济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当前全球格局在变,但是在这个变的过程中,总得把基本的民生问题解决掉。

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美国不愿意为自己曾经设计的全球经济秩序负责,撒丫子不干了。

过去30年,美国为全球设计了一个游戏规则:自己出钱(反正有印不完的钱)、出技术、出消费力,商品生产国出设备,资源国出资源,大家凑在一起过日子。

当然,分钱的时候并不公平。美国凭借其技术优势,以及对规则的解释权,获取财富的大部分;商品生产国吭哧吭哧把东西生产出来,分了一小部分;资源国只能喝点一些肉汤。但是不管怎么样,终究大家都能吃饱。

美国这样压榨生产国与资源国,为何大家也能吃饱呢?

因为科技一直在进步。

我们知道,财富的创造=科技进步*(人口+资源+管理……),美国忽悠全球各国进入自己设计的产业链时,产业人口在不断增加,资源开采量不断增加,管理经验越来越先进,最主要的是科技一直在进步,所以全球财富这个蛋糕一直在做大。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

我们姑且不提人口、资源、管理的几何级提高越来越趋缓,最主要的是科技陷入停滞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首先,牛逼的技术短期内无法形成突破。

我们举一个例子。可控核聚变就是一个非常牛逼的技术,从理论上来讲,核聚变技术取得突破之后,好不夸张的说,全球将会有取不之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但是这项技术的真正突破估计还得50年,不知道我能否等到那一天。

其次,已有技术的发展空间有限。

我们以芯片技术为例,摩尔定律说,在集成电路上可容纳元器件的数目,每隔18-24个月都会提升一倍,性能也会增加一倍。

但是,由于芯片制成工艺的极限也就是2nm,就拿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台积电来说,台积电生产5nm芯片没有问题,3nm也没有问题,2nm芯片的研发成功也是早晚的事情,而2nm之后呢?

“鸡贼”的美国发现,若科技进步陷入停滞的现状,自己开场子的收益将会越来越低,商品生产国与资源国也不会满足自己分给他们的那点财富,也越来越难以控制。

再加上,如果科技再稍微进步一点的话,如5G技术的成熟,人工智能的应用,好像也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干脆改变战略。把重心转移至国内,关上门过自己的小日子去,反正周边还有加拿大、墨西哥。

这才有了特朗普的制造业回流,经济区域化。

通过这次疫情,其他国家也认识到,自己被美国安排到产业链的某一位置,使得自己的功能越来越单一,而一旦这个链条断裂的时候,自己的日子将非常难过。所以,他们也有丰富自身的产业链,让自己变得更“多才多艺”的需要。

就在这个背景之下,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日子也不好过。尽管我们一直在转变经济发展策略,一直在内需上做文章,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所以,我们祭出防御式进攻策略,地摊经济应运而生。

全球经济格局动荡,中国就得有“先破后立”的魄力。

在这个过程中,启动地摊经济,是一个策略问题,仅此而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