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9点20分,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第114号,公布中期节点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为2.95%,跟一个月之前的中标利率一致。

由于本月将会有7400亿中期借贷便利到期,而央行已经说了,今天的MLF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说,本月不会有二次续作了。

由于MLF与LPR挂钩,MLF中标利率不变,似乎意味着本月的LPR不会有所改变。

为了照顾不懂金融的朋友,我这里大致说明一下:

MLF是央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交易,商业银行向央行缴纳抵押物,央行借给商业银行钱,借钱当然需要成本,这个成本就是“中标利率2.95%”,相当于商业银行向央行借100块钱,1年之后还钱需要102.95元。

由于商业银行把这笔钱贷出去,肯定要高于2.95%,所以商业银行也乐于从央行借钱。

LPR是企业或老百姓向商业银行借钱的利率。LPR分为1年期的,针对企业或个人贷款,也有5年期的,针对房贷。

由于LPR=MLF+点,MLF没有变化,预示着本月的LPR不会有改变。

LPR不改变,说明央行不愿意增加市场上的流动性。

当然,央行不愿意增加市场上流动性也是有道理的。

当前房地产市值规模为450万亿,超过美日欧的市值总和,对于房企来说,他们巴不得央行能够全面降息,这样自己的融资成本与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但是,此消彼长,如果资金流动性进入房企的话,其他企业将会因得不到水分而枯萎。由于人们看到房地产的造富效应,资金自然愿意流入房地产企业,从而实现迅速致富。

而站在国家的视角来看,房地产已经绑架中国经济,已经阻碍中国的产业升级之路,只有保证资金能够有效高新技术产业,流向中国制造2025所支持的产业,中国经济才会有希望。

所以,在2015年之后,国家就开始一步步落子。

国家工作的方针从“货币去杠杆”开始。

监管层开始不断清除影子银行业务以及P2P非法融资行为。

然后是“财政去杠杆”。

财政去杠杆的目的就是去除赘肉,把一些落后的产能清除,从而补充新鲜的血液。

而新鲜血液一定是以5G、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这些产业才是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走出衰退期的唯一出路。

所以,在这两年,国家虽然一直在为市场灌输流动性宽松的预期,但是始终不肯进行大水漫灌,毕竟即使是大水漫灌的那点水,也无法满足450万亿房地产市场的洪水猛兽。

其实,大家从国际市场上也可以看出来。

自从2018年底以来,中美货币政策一直无法保持步调一致性。

美联储的降息动作并没有带动中国进一步降息,中国一直维持着存款基准利率这个底线,就是以防陷入流动性陷阱,如果陷入流动性陷阱的话,这对于中国经济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2020年三月份以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已经达到7万亿美元,短短3个月的时间扩表3万亿,美国股市也来了一个V型反转,当然,这一种反转不可能持续,毕竟这种反转中国在2015年也经历过,这种牛市就是一种水牛。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可以提高赤字率,可以发行1万亿特别国债,但是我们不可能无脑的放水,尽管市场上一些屁股决定脑袋的力量一直在鼓动央行降息,但是央行动作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这种可持续性对中国经济是非常有好处的。

我们可以看到,自2015年以来,监管层的一系列动作决定不是拍脑袋进行的。

他们做的第一步就是找出中国经济的问题,清除影子银行以及各种金融乱象。第二步是找出解决方案,当然解决方案就是新经济。第三步就是持之以恒地贯彻,大家看到我们现在搞的新基建,思路就在这里。

这就是监管层的大思路、大视野,在这个过程中与这个大思路、大视野不太相称的动作,不过是一些权宜之计,大家只有看清楚这一点,才能有效安排自己的投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