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经济没问题,不会被疫情打倒!

为何如此自信?

这份自信,源于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深度研究。

01

工业化发展需要劳动力,劳动力价格越便宜越好,中国庞大的劳动力资源是如何产生的呢?

明朝之前,政府收税是以人头作为标准。这样的话,若是哪家地少,又生一窝子孩子,那可就倒霉了。

明朝后期,首辅大臣张居正实施“一条鞭法”。新法规定,什么杂七杂八的税种,以后都不提了,后期征税就以你家有多少亩地为标准,地多征税多,地少征税少。

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新法不仅使得政府效率陡然提高,不用拿着算盘噼里啪啦的算税赋;更重要的是,由征税多少与人头挂钩,改为与土地挂钩,生孩子就不受限制了,只要你觉得地里的粮食够吃,孩子随便生。

这就使得明朝人口创纪录地达到将近2亿人,这在明朝之前,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中国社会始终逃脱不了“人地怪圈”:

天下大治-人口激增-赋税增加-负担加重-农民破产-流民产生-流民暴动-推翻政府-(新政府)励精图治——(天下大治)……

虽然“一条鞭法”也无法改变这种中国特色的“生态链条”,但是它能够大大延缓这种“怪圈”循环的周期

明朝末期,若不是小冰期提前来临、气温骤降,草原人吃不饱饭了,没事谁愿意长途奔袭南下抢吃的?搞不好抢不到吃的,还丢了性命。

明朝丢了江山之后,清朝经历“康乾盛世”,税赋也比较宽松。1851年,清朝人口总数达到4.36亿。

当然,清朝时期人口激增的核心原因在于:

明朝时期,老百姓生产的粮食,一方面要养活自己,另一方面要供养整个官僚系统中的吃、喝、拉、撒、睡。

再加上,关外少数民族会不定期过来抢掠,中原百姓还得间接养着他们,负担重,反抗情绪也重。

清军入关之后,两份负担变成一份,老百姓的税赋相对少多了,生孩子的激情也起来了。

多一个人就多一张嘴,多一个人也多一份力量。但是,在农耕社会,多这一份力量没有多大用。

因为,地就那么多,活也是那么多,干完就没了。劳动力的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劳动力就非常便宜,只要给点钱就干,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因此,古代中国就难以发生工业革命。

因为,工业革命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以前这项工作需要十个人干,自从有了蒸汽机,只需一个人干就行了,能够节约九个人。

而在中国,压根没有节省人力的必要。我们有的是富裕劳动力,节约下来九个人,劳动力不就更加“富裕”了吗?

如此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期待一场工业化运动。

02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面临人口众多,但却相对过剩,大量劳动力种完地没事干的问题。

要想给这些劳动力找事干,就得发展工业,只有工业才能容纳那么多的闲置人口。于是,轰轰烈烈的工业化运动开启。

当然,我国第一代领导核心非常睿智,他们知道工业化到底意味着什么?

工业化不仅意味着劳动力就业,它更意味着老百姓能吃饱饭(化肥可以使土地增产),意味着老百姓寿命活的长(化学药品可以治病),意味着节能防污(煤炭可以代替木材),意味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他们果断抛弃“先轻工业、再重工业”的思路。

事实证明,先发展轻工业、后重工业的拉美国家,走到最后都是一条“死胡同”。这些国家的产业最终只能停留在初级产品的加工上面,要想实现本国产业的不断升级,必须自力更生,以“重工业+化工业”作为基础。

如果后发国家不发展“重工业+化工业”的话,你会尴尬地发现,即使生产一个打火机、一个拉链、暖水壶,都要求助于其他国家。一个小小的打火机包括塑料壳、液化气、金属轮,这些小玩意没有相应的工业、化工业基础,根本生产不出来。

更重要的是,只有建立起完备的重工业体系,才能够自动创造市场需求,其他产业才能逐步发展起来。

我们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假如你租了一个房子,房子中若没有煤气灶与煤气管道,你再高的厨艺也无用武之处,煤气灶与煤气管道只有重化工业才能搞定。

我们再试想一下,假如没有国家电网,哪来的家电市场?哪来的格力、海尔的崛起?哪来的董明珠、张瑞敏等企业家?没有遍布全国的光纤与4G基站,哪来的互联网?没有四通八达的高铁、高速公路、物流系统,哪来的移动支付与电商?

中国实施的是“先重工业,再轻工业”的发展思路,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但也是后发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唯一出路。

由于重化工业投资大,周期长,必须以举国之力推进才行。为此,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因为这种体制在当时是最有效的。

发展重工业,目标明确,只需玩命干即可,暂时不用考虑什么市场不市场的。

我们接下来看,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是如何实现工业化的?

1953年,中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使“食利阶层”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也为集中一国之力发展煤炭、钢铁以及其他重化工业创造了条件。

在中国集中全国力量发展重工业的过程中,农业要为工业让路。

为了激励优秀的人才投入工业化发展中去,中国只能搞城乡二元格局,让工人与干部吃公粮,同时压低农产品价格,不允许农产私下交易,可以说,我们是牺牲了几代农民的利益来发展工业化的。

当然,苏联对于中国工业体系的构建起到很大帮助。

由于中国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国干了一仗,并且打赢了。这就相当于向苏联交了投名状,苏联向中国进行156个项目援助计划,其中包括航空工程、机械加工、化肥、钢铁厂等。

但是,我们最终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的工业化,尽管在工业化过程中,我们犯了许多错误。

03

第一代领导人为我们留下了人(劳动力、人才储备)、地(公有土地)、工业基础设施,为后30年的工业化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尽管当时发展起来的重化工业有的已经被淘汰,甚至原来的(东北)工业区已经没落,但是没有这些产业的传承,产业升级无从谈起。这就相当于,你不能说吃第三个馒头饱了,就后悔吃前两个馒头了。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自己的“世界工厂”之路。中国的工业化之路有运气的成分,但是天助自助者。

首先,上世纪7、80年代正是西方发达国家向亚洲国家转移产能的新时期,中国开始“招商引资”。

当时,日本向中国进行大量无偿援助与低息贷款,使得中国得以吸收大量西方先进技术与设备。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税制改革。中国的分税制改革,一部分税种归中央收,一部分税种地方收。

由于土地营业税与土地增值税都归地方管,这也刺激了地方政府卖地的激情。地方政府卖地所建的一系列工业园区,大大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带动了工业化。遍布全国的工业园区、西方国家转移过来的产业链、再加上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做好准备。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终于融入全球市场,如此庞大的工业体系注定改变全球秩序。

中国加入世贸之后,从产品代加工做起,逐步学会西方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有了自己的品牌,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供应链体系。这种供应链体系也促使美国等西方国家产业的进一步空心化。

对于美国资本家来说,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向发展中国家外包转移生产线是最明智的方法。

因为如果自己有生产线,这个生产线越完备,反而抑制自身创新。

我们以诺基亚为例:

曾几何时,国人以能够拥有一部诺基亚手机为荣。诺基亚手机是高端、高品质的象征。当年,我女朋友曾经夸了我一句,说我就像诺基亚手机高端、大气、上档次,高兴的我半宿没有睡着。

诺基亚就拥有自己完备的生产线,也正是这个完备的生产线,使得它没有勇气不断产品创新,因为每一次创新,就意味着放弃前期完备的生产线,这也使他在智能手机时代落伍。

苹果就没有自己的生产线,它的小日子过得却非常好。没有生产线,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创新,反正自己的每次创新,更新设备都不是自己的事情。

中国能够接收发达国家的生产线,跟前期的工业化过程中做好的准备息息相关。

首先,中国工业体系非常齐全。

其次,中国的产业链富有弹性。

只要发达国家产生一个新的创意,不出两天,中国民营企业就可以随机“排列组合”出一个完整的生产线来,这种能力只有中国企业具备。

由于中国企业拥有全球最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其所衍生的供应链体系,使得产业的制造流程根本无法走出中国。最多只会出现部分生产流程转移到国外,而总的生产流程却仍在中国国内。

我们以越南为例:

2012年,越南已经取代中国成为NIKE的最大出口国,但是,并非NIKE生产的整个流程都在越南进行,只是最终工序是在越南完成的。

04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的工业体系终于完备,中国的风景越来越美,我们再来看看全球经济。

当下,全球经济进入衰退期,正式进入“比烂”的时代。

在“比烂”的时代,大家都在争夺存量财富。这就相当于,总共100个单位的财富,在已经开发掉80个单位的前提下,剩下的那20个单位存量,中国拿走1个单位,其他国家就会少拿走一个单位。

当前余下的20个单位的财富集中在5G、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其中,5G与量子计算是支撑人工智能的底层技术,人工智能集中在应用层面。

而在5G与量子技术这个赛道,中国与美国走在全球最前列。

也就是说,在未来3-5年里,中国最有机会在量子计算与5G技术方面,率先实现突破。

如果这样的话,全球经济中剩余的存量财富,将会由中国与美国来主导。

那么,在当下的3-5年中,中国经济能够支撑下去吗?

没问题!

正如前文所言,这是一个“比烂”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不要孤立去看某个国家经济如何?而是看某个国家的经济相对于其他国家是否好一些。

正如在森林中,你和你的伙伴遇到一只狗熊,你只需要跑得比你的同伴快就行。

从消费能力来看。中国老百姓喜欢存款,在全球是出了名的,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当前只能依靠信用卡进行消费,谁的消费潜力大,自然而知。

从投资能力来看。美国债务已经超过全年GDP,日本更高,已经达到GDP的2倍,而中国政府债务,即使加上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仍不足GDP的70%,在这种安全边际之下,政府主导的投资更加有想象空间。

出口方面。2019年中国进出口的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受到毛衣占的影响并不大。

由于中国有相当大的人口基数,它不需要把相对低端的产业转移出去,同时也能够发展高端产业。因此,中国在重化工业、电子技术产业、信息产业方面都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重化工业是指中低端产业,当前全球的中低端重化工业基本上保留在中国,其他后发国家很难发展出这种产业。

电子技术产业方面,中国已经成为电子硬件制造业的重心。我们以白色家电为例,20年期,日本垄断全球白色家电市场,而如今,该市场已经被海尔、格力等企业抢占。

信息技术产业方面。美国虽占据核心地位,但是信息技术产业最终需要足够大的市场规模,这一点中国占据优势。

这就是为何中国擅长弯道超车,成为发达国家“粉碎机”的原因。

一旦中国进入某个行业之后,就能够迅速利用自身规模优势、全产业链优势,把这个行业的产品做成白菜价,这就使得相当一票成熟工业国家惧怕中国。

05

我们再来看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20年的疫情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的确很大,特别是在这几年经济形势不太好的情况下。

当前,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链已经很紧张。

我相信,坚持过去这段时间,中国各项经济数据,特别是第三产业数据,一定会出现一个报复性的反弹,中小企业自然也会走出泥潭,这也需要国家给予相关政策倾斜。

其实,2020年,对于中国企业的好消息挺多的。

首先,中国所面对的金融风险正逐步出清。

2015-2016年的货币宽松,使得市场上的资金比较充沛,再加上实体经济不太好,出现资金流入股市、楼市的情况。

之后,国家对于资金流动性的管控十分严格,我们从M2与GDP+CPI之间的差值就能够看出端倪。

金融监管层此举目的很清晰,就是让一些经不起市场考验的企业暴雷死掉。

时至2020年,这些企业已经死的差不多,PMI数据已经开始来到50%的荣枯线以上。

以上种种,都是中国企业不断向好的标志。

同时,此次疫情也许是中国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一次契机。

未来,远程教育、工业互联网、智能机器人或许能够迅速的发展起来。

关于中国的工业化发展之路,我就说那么多。

当然,在论述的过程中好像只谈好的、不谈差的。

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确走了不少弯路。

但是,这些都是必要的试错。

我们不说国家,就说个人,你尝试一样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能够做到“一击命中”吗?

你若做不到,为何要求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家庭做到呢?

中国的工业化,走在正确的路上,这就够了!

剩下的

干,就完了!

我坚信

中国的工业化之路必然走向辉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