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是一座旅游城市

而有些小众但是很美的地方也很多哦!

如果你想要人少,风格还别具一格

这几条老街你一定喜欢!

长沙自建城以来有三千年的历史,在多次战乱、变迁中能保留下来的已是屈指可数,每一条古街道,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成为了长沙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

太平街

太平街座落于长沙市老城区南部,北至五一大道,南到解放路,整治后的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留了贾谊故居、长怀井、金线街麻石路、辛亥革命共进会旧址、四正社旧址等一批文物古迹和近代历史遗迹,以及乾益昇粮栈、利生盐号、美孚洋行、玉泰和茶行、杨隆泰钉子铺、老通义油漆行、宜春园戏台等一批历史悠久的名老字号旧址。

街区内,小青瓦、坡屋顶、白瓦脊、封火墙、木门窗,是这一带民居和店铺的共同特色。在现在的长沙城区中,能像太平街一样完整窥视古代街巷风貌的地段已经凤毛麟角。

坡子街

长沙小吃一条街,坡子街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从古至今,一直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与上海的城隍庙、苏州的观前街、南京的夫子庙一同被称为中国四大小吃名街。

来到长沙,坡子街是必去之地,在这里几乎可以吃到湖南所有代表性美食,比如臭豆腐、糖油粑粑、小龙虾等。

坡子街最典型的代表建筑则是火宫殿,火宫殿除了美食还有花鼓戏表演,将民俗文化、火庙文化、饮食文化融于一身,集中展现湖湘文化独特的魅力。

药王街

药王街东起黄兴路,西止西牌楼,每年四月二十八日,药业界都要到这里登祀“祖师”。到清末民初药王街则成为著名的商业街。

1938年,文夕大火后,药王街被烧得断壁残垣,但任然可以看到西方文化曾进驻这条繁华的街道。

藩后街

藩后街被称为“三湘第一官巷”。藩后街及其周边街道目前的格局,是明代以后形成的。说藩后街是“三湘第一官巷”,一点也不过分。

现在西大门仿古牌楼上镌刻“藩后街”,目的就在于延续数百年历史文脉。

潮宗街

潮宗街因临城门潮宗门而名,位于开福区,东起北正街(今黄兴北路),西至湘江大道,是迄今长沙市仅存的3条麻石大街之一。

麻石与街巷两边的民房、店铺相映,显得十分古拙质朴。旧时潮宗街是出潮宗门达湘江河运码头的必经之道,因而成为米业、堆栈业的集中之地,尤以米市闻名于世。

在潮宗街,目前还遗存着一批历史文化建筑。走在潮宗街,一栋民国年间的教堂格外引人注目,青砖与绿树相辉映,展现着它曾经的历史故事。

北正街

古长沙城内南北向的大街有两条,一为南门正街,一为北门正街。南门正街早在民国时期已修成了黄兴南路,就是现在的黄兴路步行街。

北门正街却一直保留到现在。北正街当年可是长沙最长最直最繁华最热闹的一条大街。早在上世纪“文夕大火”前,北正街已是长沙城北的主要商业街。

化龙池

化龙池位于长沙市湘江东岸天心区古城区,全长203米,是长沙目前仅存的4条麻石街之一。

这里曾经是老长沙的一条繁华商业街,同时还流传着小铁匠夫妇为拯救长沙城、舍身消灭恶龙的美丽传说。近年来,化龙池逐步形成为长沙市较为有名的清吧一条街。

大古道巷

大古道巷位于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是长沙最繁华热闹的场所之一,但在其南端曲径通幽处,有两条相对僻静的巷子——大古道巷和小古道巷。

经过提质改造的古道巷,融合了些许现代气息,又保留了几分古色古香,往事在久远的记忆中更显韵味悠长。

白果园

白果园在黄兴路步行商业街中央广场东边约150米处,是长沙市著名的历史古街巷。

白果园是民国时期长沙的“富人区”;也是新中国成立前夕,湖南省国民政府主席程潜的私宅所在之处便是现在的白果园巷21号。此外,始建于1916年的《湘江评论》印刷处也保留在这里。

文庙坪

在大多数人眼里吃小吃和买文具的文庙坪其实是历史上长沙府学宫所在地。古代文庙是供奉孔子之所,自唐以后,文庙与官学结合,行“左庙右学”之制,故老百姓习惯把学宫称为文庙。

长沙府学宫毁于1938年的“文夕”大火。今日的文庙坪,唯一可见的,是保存完整的花岗岩古石坊。

西园北里

西园北里,一条560米的悠悠古街,连缀起了“左公祠”“黄埔军校长沙同学会旧址”“李觉公馆”等15处历史人文景点,包含7处不可移动文物。相比于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这里就是闹区里的一片净土,一条历史文化深厚的烟火小巷。

为力求打造最原汁原味的长沙老街,西园北里的改造只拆迁了4户居民,尽量保证了原有街道构造。走进老街,就能看到邻里街坊们聚在一起喝茶、下棋、做针线活,孩子们在奔跑玩耍。每至饭点,街巷里会弥漫着饭菜的香味,都是家常的味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