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教育(ID:edu618)

一到暑假,家长们最头疼的事又来了。

因为在假期,我们最常听到这句话:

“妈妈/爸爸,我可以玩会游戏吗?”

面对孩子这样的请求,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态度:

放任派的家长。

为了让孩子消停一点,觉得与其不停闯祸,不如让他安静地玩游戏吧,自己也轻松一点。

这种做法,后果也很直接,大多数孩子分不清好游戏和坏游戏, 沉迷其中,学习生活都受影响。

相对这种家长,更多的是严防死守派的家长。

游戏是全家“公敌”,不玩游戏,母慈子孝,一玩游戏,鸡飞狗跳。

可是这种一味禁止的做法,一样无效, 只会让孩子在高度渴望中,越发沉迷游戏。

2015年,皮尤研究中心公布了一组数据:

57%的孩子在网上认识新朋友;52%的孩子会和朋友一起玩电子游戏;

84%的男孩子表示,通过打游戏,他们能感受到与朋友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游戏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娱乐方式,是孩子们重要的社交渠道,是沟通和交朋友的平台,

你不让孩子玩游戏,有可能把他逼成一座孤岛,

堵不如疏,但疏的方式,肯定不是放任自流。

现在正值暑假,家长的态度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不同的做法,决定了孩子不一样的未来。

心理学者叶壮,他既是20多年的资深游戏玩家,又是 2个孩子的爸爸,所以他来解答这个难题最适合不过了。

这些年,在游戏和育儿之间,叶壮找到了一个非常科学又管用的方法。

让孩子在不影响学习和生活之余,越玩越聪明,亲子关系越玩越亲密,让孩子边游戏边成长,令人惊艳。

于是,我们好好总结了这位极具理性思维老爸的方法,用三步法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1

第一步:请先彻底放下你对游戏的偏见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将游戏成瘾可能导致“游戏障碍”收录进精神疾病的分类(6D11)中。

同年12月,《人民日报海外版》提出了一组数据:

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4.84亿。其中,12岁~16岁的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研究表明,游戏成瘾的患病率约为 27.5%。

“游戏成瘾”这四个字,一下子席卷网络,深深刺痛了家长的神经,于是,不管什么游戏,都成为妈妈们打击的目标。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叶壮在做咨询时,就被无数焦虑的家长,反复地问过同一个问题:

“我家孩子有时间就玩游戏,不给玩就闹,肯定是游戏成瘾了,怎么治?”

遇到这种问题,叶壮会第一时间让家长们拿出权威机构的对孩子的诊断证明。

当绝大多数家长都拿不出来时,他会坚定地告诉家长:

游戏成瘾,是一种对孩子、对游戏带着负面情绪的贴标签,过分了。

有妈妈提出“世卫组织已经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这件事时,叶壮从专业的角度,给了一个更全面的回答:

世卫组织的决策,是为了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诊断体系,而不是为了徒增妈妈们的烦恼。

一个人喜欢玩游戏就说他是精神病,太片面了。

事实上,真正的电子游戏成瘾,并没有咱们想象中的那么普遍和严峻!

家长们需要理性去分辨自家的孩子,是普通的爱玩还是真正有心理障碍。

对此,叶壮给大家提供了一套可供参考的标准来自研究电子游戏成瘾的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道格拉斯.简特尔

1. 在花了多少时间玩游戏这件事上说谎。

2. 为了获得兴奋感,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和金钱。

3. 玩的时间减少时,会烦躁或不安。

4. 通过游戏来逃避其他问题。

5. 为了能玩游戏,不在做日常工作,也不完成作业。

6. 偷游戏,或者偷钱买游戏。

只有当孩子越频繁做出以上标准中的行为时,家长的确就应该提高警惕了。

但这种警惕,不是粗暴的一刀切,不让孩子接触到手机,就可以解决的。

叶壮认为,孩子对游戏过度投入,不仅仅只是游戏造成的,更涉及家庭教育、学校生活等方方面面。

不能只单纯地抵制游戏。

同样的观点,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院主任Andrew Przybylski教授也提出过,

这位一直 在组织研究游戏行为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相关性的学者,也希望更多的家长用更科学的态度去思考游戏本身。

他带领机构对1000多位受访对象进行了深度的问卷调查后,得出了结论:

1、大多数受访者每天至少玩一款网络游戏。

2、只有不到一半的玩家表示有沉迷游戏的状况。

3、日常游戏玩家参与度更高,平均每天超过三个小时进行游戏。

4、几乎没有证据表明沉迷游戏对受访者的成长有明显影响。

青少年对待游戏的需求,与他们对自身能力、自主性和社会归属感的基本心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有关。

游戏只是一个释放压力的载体,它并不是电子海洛因,妈妈不需要过于紧张,要科学、理性地去对待,要学会去关注孩子的方方面面。

放下对游戏的偏见,才能更好地面对它。

2

第二步:帮助孩子自己做好游戏的主人

相信很多妈妈们应该跟我之前的想法是一样:

可以让孩子玩游戏,但游戏的主动权必须在我们手上,比如玩什么游戏?以及什么时间玩游戏?

没办法,现在很多线上游戏,风险真的太大了。

前有陕西环卫12岁的儿子,将妈妈6年攒下的3万元 ,一朝全花光。

后有重庆12岁少年借上网课偷玩游戏,买装备花了10万元,是爷爷一辈子的积蓄;

……

这些游戏,不仅对孩子身心健康无益,容易交到坏朋友、学到坏习惯,连钱包都保不住。

家长不管怎么行?!

面对这种情况,叶壮却坚定地告诉我:

在游戏主动权上,我们除了信任孩子,没有别的办法了,我们能做的只有配合他们来管理好游戏时间。

当然,这种信任,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进行管理了,也并不意味着放养,给孩子自由不等于告诉他不用自律。

这也是父母的智慧。

尤其是比起所谓的雷厉风行执行,比如“说好了玩20分钟,就不能玩了,不管怎么样你都要停下”的硬碰硬,

我们需要的是充分做好支持工作。

叶壮认为,之所以频繁出现孩子在网游中大撒钱、以及控制不了自己老悄悄玩游戏,

是因为刚开始,咱们家长就做错了!

先做一个选择题:

在孩子玩游戏这件事上,你是会拿出你的手机或者ipad,免费下载一个热门网游,还是选一个买一台价值3000多的游戏设备?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选择第一个,零成本去让孩子玩游戏。

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

很多网游,为了盈利,会设计出最低成本进入,一步步让人沉迷,产生高消费的模式。

很多大人都难以把控住,我们去指望孩子有超强自控力,这太不现实。

叶壮说:聪明的家长,会从刚开始就出手:给孩子买一个专属的游戏设备,设立归属感,让他知道,拿到它,就是游戏时间,跟学习时间、吃饭时间是一样的。

就算是玩网游也会给孩子一个专门手机或ipad,其他的手机或者ipad一律不允许下载这个游戏。

不然,就会造成孩子先拿爸爸的手机玩,爸爸有事拿妈妈的,妈妈的被拿走后,再打爷爷奶奶手机的主意。

这样不仅孩子每次都玩不尽兴,时间还被大量的占用了,家长要管,也没有好的切入口。

此外,现在的电视或者投影仪,都可以连接游戏,尽量在游戏时间, 让孩子在大屏幕上玩。

不仅仅体验感更好,

从心理学上来看,小屏幕由于随手可操作,更容易无限占用孩子的碎片时间,大屏幕反而能缩短孩子的使用时间。

当有了专属设备后,你会发现,孩子的游戏时间管理,越来越顺畅。

你只需再把握两个关键点就行了。

叶壮形象地将这个过程,形容成“搭台唱戏”的关系,我们搭台,孩子唱戏。

1、有了专门的设备,那就给孩子一个专门的游戏时间。

因为没有专门的时间,孩子很容易利用所有的碎片时间来玩,对于什么时间玩、玩多久,这种关键问题都是混乱的,管理就无从谈起了。

2、通过游戏来规定时间。

不要生硬地把时间固化,要根据游戏来制定。

比如,以“闯关”为单位的,那就以此为节点,让他完成任务。

在时间安排上,让孩子自己安排,比如晚上约同学一起开局,或者晚饭后等等。

游戏时间也不必一成不变,根据学习和生活,可定期更新。

当父母对于游戏时间管理的态度摆正,孩子得到真正的帮助后,会自觉深入思考 为什么要对游戏进行管理,

再搭配上足够优质的工具,相信孩子们一定会自己规划好游戏这件事。

3

第三步:自己补上游戏这堂课

说到游戏,家长再开明,归根结底还是会担心孩子变坏。

看到孩子玩枪战的游戏,总担心打打杀杀的,会不会开启他的“暴力”开关;看到交朋友的,又担心会不会遇到心怀不轨的成年人。

作为游戏资深玩家和儿童心理研究者叶壮的回答一针见血:

既然你如此害怕,为什么不和孩子一起玩游戏。

你的担心,是对游戏完全不懂造成的, 因为不了解,所以害怕。

想要心里有数,唯有自己“补上游戏这堂课”。

这样你才能知道孩子到底在玩什么?

再进一步说, 唯有这样,你也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选出适合的游戏。

对于游戏小白的家长,叶壮给出了三点黄金原则和三条“一票否决”。

三点黄金原则是:

1、新知性。

孩子最好通过这款游戏,获得新的知识。

2、审美性。

跟读名著一样,要有视觉上的享受,从小做好审美保护,见过了真正的大制作,不容易被低俗的游戏带歪。

3、趣味性。

能让孩子在游戏收获纯粹的快乐。

叶壮坦言,同时满足这三点的游戏非常难得,在挑选时,当满足两点时,也可以放心地让孩子玩。

这三点黄金原则,需要慢慢练习和摸索,

而下面的三条“一票否决”,只要踩到一条红线,你就可以直接pass了:

1、游戏中的社交有太多的负面信息

2、诱导道具付费

3、缺乏情节或知识

此外,叶壮还提出了很多的建议,比如分年龄来选择游戏,学会看懂游戏中的年龄限制,等等。

为了让家长们前期更好通关,叶壮直接给了我们一个游戏和年龄的对照表,妈妈们可以好好参考下:

l 4

马里奥赛车8

经典的亲子共游游戏,轻松有趣,角色可爱,难度可控,又有竞技性,如果选择“道具模式”,加上“互坑”的环节,那更是其乐无穷。

Train Valley

修建铁路,运营火车,却又不至于太复杂,主要的玩法就是修路、调控道岔与合理安排火车出发时间。有适合低龄儿童玩的沙盒模式,更有能锻炼孩子逻辑分析能力与空间智能的“轨道和道岔”设置。

Type:Rider

以人类文字的演化,以及字体的变迁为背景,玩家需要扮演一个“墨点”,用解密的形式破解各种字体里的开关。需要注意的是,游戏整体的基调偏昏暗,所有有的孩子会不喜欢。

ABZU

一个恢弘的水族馆!与大鱼共舞,跟小鱼嬉戏,随着洋流,探索海底世界。

星露谷物语

爷爷给你留下了一个老农场!但你只有几个残破的工具,帮你应对这个百废待兴的局面。你能不能白手起家,创造一个处处动物,谷物满仓的农场呢?

新超级马里奥兄弟U

这就是你当年玩过的踩蘑菇的游戏——的最新版,支持多人合作。

舞力全开

这是一个经典的体感游戏系列,跟孩子一起跳舞吧,既有合作,又有运动,想不开心都很难。

overcooked 2

厨艺游戏。支持二到四人联机游戏,在手忙脚乱中,你们需要合力伺候好食客。孩子就算玩儿不转,看着爸妈为了过关而着急紧张,也很容易开心起来!最基本的一点:别上错了菜!

Kingdoms and Castles

很多小朋友有着造城堡的梦想——在这个游戏里,城堡、城墙造个够。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前提: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后勤保障要跟上,耐心同样很重要。

Planet Coaster

没有哪个小朋友,不喜欢去游乐场吧。这个游戏,让你搭建属于自己的游乐场,甚至过山车!当然,对于低龄小朋友来说,最好还是在沙盒模式下玩,毕竟,运营游乐场还是很有难度的。

l 6-12岁

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

开放世界,就是好玩,纯粹的游戏乐趣。

Minecraft

电子游戏中的乐高,创造力爆棚之地。

传送门2

一个没有打打杀杀的FPS游戏,很能锻炼空间思维能力。

光明之子

好画面、好音乐、好剧情,一个女孩子自立自强追求自我的童话故事。

瑞奇与叮当

太空探索与冒险背景,一定程度上,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既卡通又有趣的儿版“魂斗罗”,当然,在我眼里,这比魂斗罗好玩多了。

Back to Bed

手机上有“纪念碑谷”,主机和电脑平台,有这款“梦游者”。

Cities:Skylines

城市建造与管理游戏,如果你家孩子当不了班长,可以考虑在游戏里当市长。

Anno 1800

蒸汽时代的大背景,建造、策略与贸易元素,2019年的精品游戏。

文明6

这款游戏的最大好处就在于有极强的新知性,游戏中你可以观摩将近30个文明的发展兴衰过程,还可以看到人类文明和科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说是一部鲜活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风之旅人

这款游戏得到过无数大奖,原因是画面实在太漂亮了,在游戏中无论走到哪里感觉都是一副画。游戏不难,有利于放松情绪,有的心理治疗师甚至会拿这个游戏给咨询者做放松治疗。

4

让肩对肩代替面对面

做到这三步,其实并不容易。

带娃不易,我们需要挖空心思,也需以身作则,自己拿着手机不放,总是高高在上,很难获得孩子的尊重。

孩子对游戏的态度,取决于家长的态度。

心理学家大卫.巴斯有个观点:

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面对面,就是你说我听,我说你听,运气好的话能彼此沟通下来,运气不好就会变成单方面。

另一种是肩并肩,就是咱两一起去做一件事。

作为父母,不管我们多么掏心掏肺,只要面对面和孩子交流,很多时候他都置若罔闻。

如果我们转换到肩并肩的交流模式中来,一起坐在屏幕前玩个游戏,做个任务,打个怪,放下父母的架子,

做亲密的“战友”“玩伴”时,很多建议孩子更容易接纳。

在采访的最后,我问了叶壮一个问题:

你希望在儿子眼中,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叶壮很淡定地说:

这是他的事,不是我的事,不能因为我觉得我应该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就把自己塑造成了别的样子,为孩子改变太多,并不是一件好事。

彼此接受更重要,我只希望,他眼中的我和真实我,没有太多的差别!

的确,不管是游戏时间,还是不插电时间,亲子共游时,彼此尊重,做个好的玩伴,比做个好爸爸、好妈妈也许更重要吧。

别让游戏超越游戏本身。

与所有家长共勉!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教育,ID:edu618致力于为0~15岁儿童打造前沿、权威的家庭亲子教育平台,通过解读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跟进教育部政策,为家长提供有指导价值和意义的内容。本文已获授权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