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黄亚苹 整理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逝世。袁老为杂交水稻的研究、为亿万百姓免受饥饿奋斗了一生,直到耄耋之年依然活跃在田间;如今,这位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老人,已长眠在他深爱的土地上。

2022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国士已去,精神长存。三湘都市报记者翻遍见诸于报端的故事,整理了袁老与心爱之物的故事,与读者一起缅怀袁老。

【小提琴】

在艰苦而又漫长的科研生涯中,小提琴成了袁老的灵魂寄托。1953年7月,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同年,袁隆平被分配至湖南省农业厅下属单位安江农校(现为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地处湘西雪峰山脚下,条件艰苦。当时谁也没想到,地图上的零星一点,却成了中国杂交水稻发源地。

临走前,他的同学打趣道,安江农校山高水远,恐怕“一盏孤灯照终身”,要做好思想准备。见过荒芜的田野和满目疮痍的土地,怀着理想抱负的袁隆平轻松地回应:“我会拉小提琴,到了那里,寂寞的时候就拉琴,可以消遣。”

那一年,袁隆平从重庆坐船到了武汉,又转火车到长沙,最后坐了两天烧木炭的汽车翻越雪峰山,来到了安江。那一年,袁隆平领到了人生第一笔工资:57元,匆忙赶到长沙,在商店花27元买了第一把属于自己的小提琴。在安江农校任教期间,袁隆平还利用小提琴教同学们俄语,十分流行的苏联歌曲《红莓花儿开》自然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俄语“教材”。

除了用小提琴教学,袁隆平还用它交到了挚友。在安江农校任教时,班上的体育委员李俊杰很有音乐天赋,于是袁隆平时常“开小灶”教他拉小提琴。两人关系亦师亦友,李俊杰会自己写歌,每次写好就拿给袁隆平修改,然后俩人就“高兴得一起唱起来”。

袁隆平一生扎根在稻田之间,有人说“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1964年夏天,水稻吐穗杨花的季节,烈日炙烤的稻田里烫如烙铁,袁隆平和学生不顾毒蛇和蚊虫叮咬,也不顾叶齿在手臂上划出的道道血痕,在一望无际的稻浪里开启了漫长的寻找,终于在14万株水稻中找到了6株水稻雄性不育株。

夜晚时分,月光满地,蛙声不绝,悠扬的琴声在稻田边响起。小提琴,成了袁隆平科研之外的奢侈享受;音乐,成了他精神上的寄托与慰藉。遇到困难的时候、心情不悦的时候,似乎只要拉上两三曲,乌云便会散开,思绪也能随之奔涌而来。

在写给母亲的信《妈妈,稻子熟了》中,袁隆平曾这样写道: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还记得吗?1957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气排球】

在亲人、朋友和同事眼里,袁隆平不仅会拉小提琴,还是气排球的超级发烧友。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分配到安江农校前,袁隆平不仅被选拔进空军预备班,还有过体育救国的梦想。但终其一生,袁隆平都是一位体育爱好者,曾拿过武汉市的游泳冠军,酷爱打气排球甚至拒绝加入老年队,体育也让他在科研工作中保持良好体力和精神状态。

鲜为人知的是,袁隆平初次接触到气排球时快70岁了。1999年至2000年前后,省农科院的一位干部到广西出差,带了4个气排球回来,准备在退休职工中推广这项运动。气排球重约120克,比普通排球更好控制,非常适合中老年人。袁隆平第一次被拉到排球场上,就爱上了这项运动。

没想到,在袁老的带动下,气排球对抗赛成了湖南省农科院的固定运动之一,每晚八点半,排球体育馆内都会有气排球比赛。

省排球协会副主席吴新立回忆,80多岁的时候,袁老依然会参加气排球的比赛,“他打的非常好,甚至能扣球”。因为喜欢气排球,袁隆平还一直担任湖南省排球协会的名誉主席、中国老体协气排球专项委员会的名誉主任。袁老逝世前几年,因身体原因已无法上场比赛,但他只要有空,都会到现场观看比赛,而且还会一边看球一边评球。

省农科院工会常务副主席王长新还记得,2020年11月3日是举行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3000斤新闻发布会的日子,而那天恰好湖南省农科院的气排球比赛也在进行中。袁老当天特意早起来到气排球的比赛现场,直到时间临近,才前往发布会现场;发布会结束后,袁老又返回了比赛场地。“我们以为他那天肯定不会再过来了,没想到袁老在参加完发布会后又回到了比赛现场继续看球。”王长新说。

更可贵的是,袁老不仅热爱气排球,还是这项运动的积极推广者,只要是推广气排球的活动,基本上有求必应。湖南省排球协会提出希望举办“隆平杯”气排球比赛时,袁老欣然应允。如今,“隆平杯”气排球赛事已成为袁老留给中国体育的遗产之一。

【袁花花】

袁隆平逝世一周年,“袁花花”一直在等他回家。两年前的5月,袁隆平从长沙市一家宠物店中买了一只美短宠物猫,给它取名为袁花花。花,取“稻花香里说丰年”之意。

宠物店店主胡磊回忆称,袁老见到花花的第一句话是问:“这个猫猫会不会抓老鼠。”原来,袁老是怕老鼠偷吃试验田里的粮食,想养一只会抓老鼠的猫。

袁花花或许跟袁老有着特殊的缘分。即便袁老有哮喘,医生不建议他养猫;即便袁花花是一只宠物猫,并不会抓老鼠,他还是坚持将袁花花带回了家。胡磊说,袁花花是一只崇尚自由的小猫咪,白天闲庭信步,一到晚上就成了夜猫子,喜欢到处乱跑,2022年5月12日晚上8点,还走丢过一次。

在家里,袁花花是当之无愧的“团宠”。它不仅会调皮地扒拉稻苗,还经常环绕袁老膝边、陪着袁老听各种汇报,还学会了在试验田里捉青蛙、老鼠。2020年7月,袁隆平学生李建武向他汇报各地水稻实验田的亩产情况,袁花花陪伴在旁边;袁老回来时,小猫跑着去迎接,要躺在离袁老最近的地方。

袁隆平驾鹤仙去,袁花花失去了最爱她的爷爷。花花不知道,还乖乖的蹲在屋檐下、会在曾经和爷爷走过的路边停留、会跑去稻田里打滚晒太阳、会在屋里等爷爷回家……花花发现袁爷爷很晚还不回来,可能还会想:今天稻田里有什么好玩的呀,爷爷这么晚还不回家吃饭?

【一双破洞黑色布鞋】

袁隆平一生获奖无数、名誉高赞,但他依旧只想做那个朴素的少年。他总说:“我的奖太多太多了,我受之有愧。”

简单而朴素。对待金钱,他没有多多益善,而是遵循够用就好的原则。国家奖励的青岛国际院士港的别墅,也被袁老改成了团队研发海水稻的科研室。35元一件的格子衬衣、一条由棉裤改成的烤火被、从一元店“淘”来的梳子和镜子,这些与袁老有关的生活碎片,无一不浮现出他朴实形象。

2022年清明假期,长沙市民自发前往唐人万寿园悼念长眠在此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期间,袁家远房侄儿袁景辉特意来带一些袁老的遗物,向前来缅怀的人讲述袁老一些生前故事。

袁景辉带来的物品,有袁隆平的亲笔题词、相片、书刊印章、书法美术、获奖证书及衣物、梳子、毛巾等生活用品。其中,一双垫着双喜十字绣鞋垫的布鞋令人心酸。图片中,布鞋已被穿得变形,每只鞋底磨破了两个洞。“布鞋是袁院士散步时最爱穿的,穿了很多年,鞋底磨穿了他也舍不得扔。”袁景辉拿起棉裤介绍,这是袁院士在安江农校执教时所穿,陪伴他下田搞科研、观察水稻长势。棉裤上有很多补丁,院士没舍得扔,实在不能穿,就改成了烤火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