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20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京举行。5月30日,在主题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圆桌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就知识产权与医药创新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呼吁提升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知,达成医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共识。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霍勇,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邵蓉,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医药生物发明审查部部长张清奎,北京务实知识产权发展中心主任程永顺,出席本圆桌论坛。

知识产权对医药创新能力建设和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最大激励。医药行业作为创新密集型行业,近年来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升。然而,随着我国医药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对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知识产权制度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助力,促进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张清奎指出:“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市场,但是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还处于世界第三梯队,这意味着我们的技术发展和创新能力没有赶上市场的需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很关键”。

同时,保护知识产权为创新者带来合理回报,反哺创新。邵蓉强调:“药品创新投入周期长、投资费用高、风险高,如果市场不能够为创新者带来回报,那么创新者的积极性将不可持续”。邵蓉还指出,良好的专利保护政策与社会环境能够推动医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能吸引全球创新成果在中国“落地”;另一方面能鼓励本土创新,更好地维护产业利益和公众健康利益,最终真正惠及民生。

多维度构建医药创新知识产权生态体系

医药行业的特点决定了知识产权保护具有特别意义。药品专利的类型多样,除了化合物,还有不同类型的药品专利保护,需要从整个生态链上进行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保护其商标标识,还需要进行多个维度保护,包括化合物、适应症、晶体、组合物、制剂、中间体、制备工艺专利等多个专利类型。张清奎表示:“一款药品的每个阶段,都可能有最核心和基础的专利。在不同阶段,不同的核心专利连接起来叫专利链。这些专利加起来,形成伞状或网状,这对创新保护得就更充分。”

在医药知识产权制度中,医药创新与仿制的平衡是专家讨论的重点话题。邵蓉认为,创新中的各方主体都应得到法律法规保护。程永顺指出,对于医药创新,要从弱保护到开始强保护和平衡的保护。张清奎则表示,知识产权制度需要平衡公共健康和社会承受力,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共建尊重医药创新的知识产权生态体系。

此外,霍勇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出发,指出创新是解决临床治疗问题的关键,医生是医学创新的主力军。为了促进医学创新,发挥医生在医学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完善的创新生态链体系必不可少,知识产权保护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本身是一个困难的过程,我们需要让创新者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创新带来价值,感受到社会对创新的认可和尊重,这样才能保护创新者的积极性”,霍勇说。

全方位维护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和落地,同样也离不开司法保护环境的建设和相关执法的强化。政府也陆续出台了鼓励加强创新保护的措施,例如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适当专利期限补偿和数据保护等。对于未来,程永顺呼吁,要让符合中国的创新保护制度和法律制度尽快落地,有关的部门,包括药监局、知识产权局和法院等,应该严格的按照法律规定,对药品的创新给予有力的保护,同时对侵权违法行为给予严厉的制裁,提高侵权代价,最终让人民在法律贯彻执行中获益。

对于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建设,张清奎引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进行了补充,我们需要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制,防止知识产权滥用,维护公民健康,同时培育知识产权文化,开展普及型教育,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提倡全社会尊重创新。

全社会应当加强对医药知识产权的认识,提高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共识,各方协作,营造出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促进医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邮箱:3220065589@qq.com,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